标签:
觉察体验 |
分类: 心理学研究 |
也许对于一个渴盼心灵成长的、想在心理学路上走下去的人来说,负面的经历比积极的经历要有价值的多。当我们体验到不快时,那是因为彼时的场景触动了我们的某块伤疤,这时我们总是不愿面对。其实我们回避的不是不快的情绪,而是那块我们不愿触碰的痛处。
好友心有千千结说,对于一个咨询师来说,自我觉察是最重要的。在认识他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自我觉察能力很强,自己这些年的成长全赖这种觉察。但是与他认识后,通过一次次的交流,我才知道自己过往的自我觉察存在的问题。过去,我的确常常觉察到自己某方面的问题,随之我采取压抑的方式,将问题掩藏,而让自己表现出来更正常更合乎一般人的行为方式。我一直认为这是我的成长,并为此很骄傲。但现在我知道那不是,或者说远远不够。压抑是不解决问题的,只有去面对才是良策。
自我觉察应该是能够即时看到自己的反应或者情绪,不回避它,面对自己,去体验它。活在当下也是这个意思吧。这也正是荣格所建议的对待情结的态度。实际上,我们的某种反应或情绪正是来自自身的情结。
在我接受了这一观点后,我开始很刻意的,去抓自己每一次的情绪。即使它已经走了,我还是其他的事情都不管,拼命的去抓回刚才的情绪。我不理会当下的事情,而去抓已经逝去的一次情绪。最后我把自己搞的头疼起来,典型的走火入魔了。接着,在我看一个综艺节目的时候,脑中突然出现一个意象:我在用一个固定的东西,很费劲的去拦截流动着的转瞬即逝的东西。这正是对于我目前状态的写照。这之后我放下了,不去管它。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它自己出现了,并且我看到它了。
从这些,我了解了,宗教里修行讲机缘,对待自己的心灵同样要看机缘,不强求不刻意,顺其自然最好。它要呈现就让它呈现,它溜走了就让它溜走吧
前一篇:一次受挫过程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