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喜欢数学,引发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不过,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经验却往往是无奈与厌烦的,例如:“觉得数学很无聊,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很多人都说数学可以帮助思考,可是我们平日只做一大堆作业及练习,这样我们怎么会有思考能力?”、
“还有不停的数学测验……”等。
然而,如果家长能让孩子去了解数学的有趣、有用与重要性,及让孩子能体会学数学的趣味,甚至喜欢“上数学课”;这样,对孩子学习数学一定有帮助。
家长往往会根据孩子的数学科成绩,来判断孩子的数学能力,可是,学校考试分数只能显现非常小的面向,很难测出孩子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而且,我们都知道,孩子数学要学得好,思考理解能力是比计算能力还要重要的。故此,要培养孩子喜欢数学及思考理解等能力。以下是我们与家长分享的一些经验。
爱上数学
学习有妙法
我们应帮助孩子发掘学习的乐趣,让他们自动自觉地学习(“我要学”),而不是让他们有被迫学习的感觉(“要我学”)。此外,我们也不应将自己从前学习的方法,强行套在孩子身上(“要学我”),因为每人有不同的学习模式和步伐。
(1)
从游戏中学习
我们可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与数学有关的游戏元素,给予孩子适切的挑战,鼓励他们思考,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适当地因应环境,让子女模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发现数的规律及关系,从而领悟数学的精髓及概念。
例如带子女到超级市场,亲身经历一次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就可以加强他们对货币及货币找换、估算及大约数的认识;购买饮品时,我们又可向孩子介绍容量单位、估计及比较容器的大小。藉此,让子女从中明白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逐渐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也可以游戏的方式,提出或探究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一般知识,例如,提出旅客携带液体登机的新规定:胶袋的长阔和容器的容量关系;探究在香港举行的奥运马术比赛的马匹年龄、重量、高度和寿命。我们也可阅读有关的数学游戏及数学谜题,与孩子一同玩耍和探讨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
(2) 家长的协助
我们是孩子的学习对象,孩子会受我们对数学和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感染。如果我们喜欢数学,享受数学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我们的子女也会喜欢和接受数学。如果我们对数学持正面的态度,了解数学的用处和极限,及我们本身能力的限制,我们的孩子也能采取正面的学习态度。我们还要在与孩子探讨问题和讨论时,表现兴趣、专注、耐心聆听及适当的沟通,接受孩子不完整的想法,欣赏孩子的努力,及给予正面的评价。在有需要时,更与子女共同学习。我们的乐观积极,身体力行的态度,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不无影响。
养成孩子自发与积极学习--与家长互勉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令孩子愉快地学习数学,令他们不会有被强迫“要我学”的感觉。更因为我们的身教,孩子就不会再觉得数学是遥不可及,而是自发地养成“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态度。
摘自香港《亲子学园》第88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