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少年轻人也加入街头摆摊的行列。在小地方,摆摊的都是中老年人,而北京的摊贩不少则是生力军。北京的流动摊贩,打的是游击战、运动战。即使有少数相对固定的出摊的地方,也要相机而动,因为首都的大型活动多,外事活动多,领导人路过的地方多,这个时候,正常的交通都要受到限制,何况摊贩。
摆摊小贩,不是文人浪漫抒发对底层人的廉价同情的对象,而是活生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饭钱的人。小贩关心的是今天出货多少,获利多少。小贩并不需要被人同情,小贩就是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免去各种服务,也避开管理、税收,一切都是最原始、简单的商品交易。
北京海淀一带,摆摊相对集中的地点有动物园、金五星、人大东门小女人街、四季青等地方,其他各个天桥,也都有打游击的摊贩。这些地方的形势也各不相同,动物园那边市口好,客流量大,出货速度快,日收益大,但查抄也最频繁,有时是十分钟一次,让摊贩疲于奔命,在运动转移中卖货,不少人受不了折磨,自愿放弃在那里挣钱。摊贩们一回生,二回熟,往往相互帮忙,动物园那边有的摆摊小贩配有对讲机,有把风的专司通风报信,一旦城管出现,即以对讲机通知相关路段摊贩。可以说,动物园的“常驻”摊贩之间已经建立了通畅的信息发布机制。同时,不少城管已被收买,一般也就出来吓吓人,若非遇到过于嚣张者,一般也就装着没看见。摊贩有时也确实是太过分,把狭窄的街道占去一大片,因为生意好,利润使然。
金五星摆摊处位于铁路线边上,在这里摆摊不影响市容,练摊者可以较从容地摆一天不用担心城管,客源主要占了金五星大市场的光。一边摆摊,一边看过往的一列列火车。许多大学生初次出摊都选择这个地方。一位政法大学的学生批了十几只包在那里卖,由于没有经验,他们的包批贵了,款式又不怎么样,卖了两天,获利甚微。
人大东门这边的小女人街,以夜市为主,主要买衣服鞋子之类,一时十分红火,后因抢了两边正规商铺的生意,遭到那些租着昂贵店面卖衣服的店主们的屡次投诉。后来,城管退让一步,让摊贩在远离那些店面的路边摆摊,一时科院南路西侧成了夜市一条街,但不久,附近楼里居民投诉,摊贩扰民,于是城管只得再行对他们进行驱散。
其实,不喜欢摆摊者的主要还不是城管,而是那些自所谓追求生活档次、生活环境的市民。城管管理摊贩,并不一定是出于市容、政绩,不少是商铺、居民投诉,而他们作为执法人员必须对市民有个交代。摊贩与居民,都是人民。一些市民买了摊贩的东西,然后心情不好时,就投诉他们扰民,事实就是如此。
为什么摆摊这么有吸引力?以人大东门小女人街为例,摆摊者大多是年轻的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往往衣着光鲜,打扮入时,有的还开着车来出摊,他们停下车,打开后背箱,挂几件衣服,便开始做生意了。他们有的是店面老板,到地摊上来主要是处理一些压仓货品。摆摊的可见不都是穷人。虽然做什么都有赔本的,但摆摊人的收益颇丰者也大有人在,因为摆摊者卖的大多是暴利产品。一位卖毛绒玩具的,一个晚上卖的不多,几只小狗小熊,利润便近百元,运气好能挣更多;在动物园卖衣服的小摊贩说,卖得好一天就是七八百,有眼光的卖家月收入有上万的;在电子市场附近天桥给手机贴膜的,一天也能轻松挣几百元,也有一天只能挣二三十元的,仅够吃饭的钱。也有涉嫌江湖骗术的摆摊的,拿一张纸,上写“算命”二字,专门等候那些希望上当的人,一天有时遇不到一个,有时遇到一个,大侃一通,一二百块到手,真是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
但摆摊毕竟是摆摊,摆摊很辛苦,除了和城管斗智斗勇外,摆摊的辛苦主要是:长时间呼吸尾气、灰尘,严重影响健康,现在还要防流感,所以北京有些女摊主便戴上口罩;当街吆喝,容易患咽炎;饮食不规律,只能将就;白天摆摊长期暴晒;严重依赖天气,刮风下雨就得歇着,太热太冷都无法做生意,而一旦歇着就是零收入,所以没有保障。笔者注意到,摆摊者经常是生面孔,不断有新人来摆摊,不断有人从这一行撤退。但凡有些知识文化,有些能力的,最终都不愿意摆摊,因为摆摊毕竟是辛苦的一件事。
但摆摊也有令人愉快的一面。除去学习经商经验不说,摆摊的人十分自由,他不用看老板脸色,不欠别人人情,不必虚伪地生活。摆摊人可以自己给自己放假,也会看情况自己给自己加班。摆摊人也有朋友,朋友就是在他边上一起摆摊者,摆摊者有充足的时间和他谈天说地。摆摊者之间没有竞争关系,因为大家卖的东西都是些小玩意儿,做的是过路生意,大海捞针,一锤子买卖,就是看个人的运气。在对付城管方面,大家更是阶级弟兄。
再来说说城管。城管也要区别地去看,有人情味道浓些的,他们会给摊贩提供消息,比如明天迎国庆大检查,请你们不要来,过了几号可以再来,等等。也有很损的,便衣出动,佯装去问价,然后亮出证件,抄人物品,带人走,有时罚款,有时拘留。一位卖水晶手链的年轻女摊贩曾说,她被城管抓过,因为她那时正忙着发手机短信,没逃掉,结果被带到城管的办公室,城管对她说:你叫我一声哥,我就放你走!她就是不叫,只是哭,哭了一个小时,城管对她说:算了吧,回去吧。这是这个经过,听了令人啼笑皆非。城管和摊贩毕竟都是人。时间长了,一个地段的城管和摊贩,基本都能混个脸熟,摊贩们也会口耳相传,谁厉害些,谁温和些。
北京城管执法第一句话往往是:你卖东西有营业执照吗?摊贩说:没有。那好吧,收起来吧,跟我们走吧。内容并不涉及这里禁止摆摊云云,可见,城管执法也是总结出经验来了,叫你不容辩驳。你穷、你找不到工作、你不影响他人,这是你的事,和我没关系,关键是你无照经营,你违法了!所以叫城管执法。
其实,摊贩也只是装着怕城管,笔者亲见摊贩与城管打持久战的,城管开了车来了,过去一般停几分钟就走了,但那天停了一下午,于是摊贩们收摊,坐在离城管执法车不远的地方打起扑克,城管则在车里抽烟,彼此不时相望,似在眉目传情,场景甚为奇特。自从总理提倡以人为本以后,城管无权过去把摊贩的东西拿走,于是只有这么耗着。
北京的城管对藏民摆摊,处理起来尤其温和,据说涉及民族团结问题。藏民成群结队,一摆好几家,在地上铺上金黄色绒布,卖些珍珠玛瑙手链藏族饰品。城管来时,他们将绒布收起,但不撤退,只是等待,一旦城管走人,他们立即继续营业。
城管对待精神病患者也无可奈何,有一卖水果者,整天一边喝酒,一边卖东西,众人疑惑:为什么城管不抓他,原来,此人有精神病证明。城管于是也就不敢招惹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