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布哈特教授在北大的讲座

(2007-05-13 21:27:52)
分类: 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走向跨文明的政治概念
 
演讲人:于尔根·格布哈特  教授  (德国爱尔兰根大学)

主持人:李  强  教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工作语言:英文演讲,中文翻译

 

  :2007年5月16日(周三)  19:00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楼(廖凯原楼)134教室

  

  从人大东门乘车到中关园北站下,过天桥即到廖凯原楼。经李强教授同意,本讲座特别欢迎中国人民大学的朋友前往!

 

格布哈特教授简介

  于尔根·格布哈特(Jurgen Gebhardt)教授,生于1934年,德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史学家,已故著名政治思想家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为数不多的弟子之一。曾先后任教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波鸿大学,曾任波鸿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德国政治学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等。政治思想史方面著述颇丰,主题涵盖极为广泛,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及现代西方政治思想,此外,格布哈特教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非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传统也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

 

演讲内容摘要

  西方政治学一直致力于使用普适性术语来进行有关政治事物(the political)的研究,然而这种对普适性的诉求受到了传统规范预设的严重破坏,这些预设一直在主导着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探究。如今,该学科日益意识到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亟需一次向着全球化、跨文明或比较视野的理论研究转向。它要求一个新的阐释进路来面对人类多重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模式,而这些模式以其全球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深度涵盖了历史—政治世界。它也要求——依据存在经验与其符号表达之间的对等性——对人类秩序及其符号表达形式的多元性进行反思分析,并且正是这些符号表达形式在历史上标识出了各大文明及其政治秩序的历史格局。此项研究——在其真正意义上既是比较的同时也是普适的——给出了各种人类社会存在模型的全球一览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其人性本质和秩序的无尽探寻,这种秩序不是别的,正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性困境。以此种理论观点来看,政治事物,由于它显示了历史上所有人类社会存在形式所固有的秩序之“道”(Logos),故而始终是与政治代理机构的多面相的领域共生共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记念沈喆桓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