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育课失去乐趣源自游戏的异化

(2023-07-23 22:47:46)
标签:

体育

分类: 选文荟萃

充满教育意义与运动乐趣的现代体育运动来自游戏,但当它变成体育课时,就发生了内容与过程的蜕变:从内容丰富、自发自主的运动过程,变为内容单调不少的“他律”过程。


曾有学者对比了“青少年课外自主棒球运动”与“学生体育课上进行棒球学习”的过程,生动揭示了二者的不同。结果显示,两个过程中只有“活动与比赛”是重合的。青少年在课外自主开展的棒球运动中能够自发组织的活动更多,如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友伴相识,选择对手、组建队伍,制定规则、思考战略战术,比赛后的友伴聚餐和总结,等等。学生的自主性更强,得到的锻炼更多,附带了更多的乐趣,而这些都是体育课中难以具备的。如此,体育课遗失了许多体育运动原本的性质——


一是遗失了运动的自主性、自律性。学生从“想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的自主选择,变成了“到了下课时间,多激烈的比赛也必须停止”的被动状态。


二是遗失了“友伴集体”。学生从和自己喜欢的伙伴“玩”变成了和同班同学一起“学”,集体的温暖度、固定性、交流性、稳定性及效率性都会差很多。


三是遗失了“比赛”这一主体。学生从“围绕着竞赛的玩”变成了“有教学目的要求、课堂时间限制的学习和练习”,乐趣最多的竞赛环节也受到限制。


四是遗失了深入系统的练习。运动参与是一个需要人们(无论专业运动员或体育业余爱好者)长期训练以获得运动技战术和比赛能力的全过程,没有长时间系统的练习难以形成扎实的技战术,就很难有激烈的比赛,当然也就难有因激烈竞赛带来的快乐。学校中碎片化的课程设计、教学周期、场地器材条件限制等,让“系统的学练”变成“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的教学。


五是遗失非功利性的单纯。游戏与运动本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自由自律的、追求快乐的文化。但在体育课上,学生很多时候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必须按时参加或许不喜欢的运动,并接受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评价甚至与升学有着某种联系。


以上应该就是“我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最深层次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