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招教还会远吗?

标签:
招培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面试通过率98.6 |
1.下列行为中属于恰当分配问题的是()
A.教师把问题多分配给成绩好的学生
B.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前面和中间的学生
C.把较简单的问题分配给成绩差的学生
D.教师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自愿举手的学生
2.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可以称为()
A.教学个性
B.教学特征
C.教学风格
D.教学魅力
3.“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科学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划
6.对于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
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
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7.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7
B.8
C.9
D.10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0.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素质()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1.下列行为中属于恰当分配问题的是()
A.教师把问题多分配给成绩好的学生
B.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前面和中间的学生
C.把较简单的问题分配给成绩差的学生
D.教师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自愿举手的学生
1.C【解析】教师分配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ABD表述都违背这一点。
2.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可以称为()
A.教学个性
B.教学特征
C.教学风格
D.教学魅力
2.C【解析】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一贯又具有独特个性的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表现,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心灵自由创造的标志。
3.“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科学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3.C【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即建立国家,管理人民,要从教学开始,符合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4.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D【解析】身体和心理的相互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5.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划
5.B【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6.对于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
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
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6.D【解析】对于题干中的情况,较好的处理方式应是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大声喝止,公开批评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毫不留情、罚站上课的教育方式属于体罚学生,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不负责任。
7.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7
B.8
C.9
D.10
7.D【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8.C【解析】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9.C【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10.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素质()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10.D【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