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教育理论知识
1.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
A.记忆容量大
B.动机强烈
C.智力水平高
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3.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
A.高智能型
B.高创造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4.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
B.记笔记
C.列图表
D.记忆术
5.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拨电话时,对新查出的电话号码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8.小孩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同时又怕家长的责骂,这时他就面临(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矛盾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10.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1.A
【解析】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研究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一致的研究成果。
2.D【解析】专家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已经归纳出一套属于自已的心得体会,无论在专业知识储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他们较新手型教师都有很大的优势。
3.C【解析】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这种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依存型;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独立型。
4.C【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记笔记、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
5.D【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
6.C【解析】阿特金森根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类动机在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已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7.B【解析】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l分钟左右的记忆叫短时记忆,题干所述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即为短时记忆。
8.B【解析】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要么不做作业而受到责骂,要么忍受做作业的痛苦而避免家长的责骂,这两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他必须选择其一。
9.A【解析】因材施教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正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规律。
10.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形成了守恒概念,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