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一早,就赶往浦东机场,飞往东京。
此行的目的地是伊豆,这个地名如此富有诗的情结,不仅仅是来自川端康成的文字,更因为伊豆本身的字义。
只是在一篇博客中看到关于伊豆温泉酒店“花吹雪”种种,就向往着飞向那里了,粗粗地浏览了网上关于伊豆半岛的介绍,就预定了比“花吹雪”更具和式风味的“柳生之庄”,去享受几日的宁静和闲散。
东京成田机场坐JR线到品川,换乘新干线到三岛,再搭电车到修善寺,出站后叫出租车约摸10分钟光景就到了“柳生之庄”,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伊豆没有想象中的寒意,倒是有些暖意融融。
伊豆的静谧开始在周遭懒懒地荡漾开去,漫山的竹林、古老的树木枝桠缓缓舒展出那份闲适,这是我想象中的景致!
“柳生之庄”几个书法字体,在弱弱的灯光下颇有竹影摇曳的意境,酒店门口,那些和服着装的男女行着日式礼,欢迎我们的来临。这家只有20来套客房的温泉酒店,却拥有40年的历史,在伊豆排名前三甲中,显得非常精致,每一处都是用心设计和打理,所有绘画艺术品都是真迹,与纯粹日本的和式建筑与室内风格相互映衬。
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沐浴、泡温泉,消去一整天旅途的疲惫,我们的房间内就有半室外的温泉池子,躺在其间望着四周浓密的竹影和葱绿的植物,真的十分惬意,没想到在这冬天的伊豆,还有生长得如此青翠的树木。
更衣穿上了和服,三个老太太服务员已经将晚餐准备好,这是我品尝过的最完整和高级的怀石料理,共有16道之多,其精致和美味出乎我的意料,因为酒店主人曾经在东京经营高级日本料理亭,所以这菜式样样令人赏心悦目和回味无穷,而且每餐都不会重复,关于怀石料理我会在后篇中详述。晚餐不仅仅是享受美味,更是酒足饭饱到几乎无法动弹,只怪我柔韧性太差,完全不能盘腿而坐,即便将腿伸直在桌下,那腰的弯曲也无法小于90度,吃起来有些费力,不时还得起来活动一下,要不然可真是能做到完美,看来日后要时常拉伸一下筋骨了。
时值立春节气,这方面日本也是沿袭中国的,但他们似乎更为重视,在晚饭前送了一块兔年的祈福木牌、一包炒熟的黄豆,说是将这些豆子扔在室外或室内,未来一年就会有好的收获,在一个菜上盖有一张手写毛笔字的“立春大吉”的和纸,很有传统文化的意味,而这些,在中国似乎正慢慢地消失~
翌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倾泻进屋,窗外清泠的鸟鸣声,真让我感受到一种身心净爽的滋味,吃完早饭,懒散地斜倚窗前,开始在伊豆读着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房间里就有日文版的,我是带着中文版去的,以前只看过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主演的电影,其实对这部电影的记忆完全模糊,小说这是第一次阅读,就想在当地的环境中去感悟,“柳生之庄”就在修善寺附近,书中故事的开始地点也在修善寺。的确,这样的阅读,有那身临其境的幻觉,也能更深地领悟川端康成的心路历程,那些小说里的人物变得生动和真切起来,读完后在内心也有一丝微微的感动和忧伤。
“柳生之庄”是一个可以安下心,静静休憩细细品味的好地方。
酒店对面溪流旁的一块地也属于“柳生之庄”,有一间名为“柳生馆”房屋,四周围绕着大片的竹林,店主是名剑道高手,据说每周有两天的练习赛,整栋酒店都透露出剑道和竹子相互依存的关系。
酒店的套房里有独立的温泉外,还有男女分开的公共温泉,那是按照日式园林设计的,也是情趣昂然。趁着客人不多时,也去体验了一回,那种恬然的感受,至今不能忘怀~
后来才知道,周边不远处有4家高尔夫球场,倘若下次再去,一定带上球包。
门口的布帘
这就是大堂
墙上的竹刻绘画店主介绍说是日本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很有传统味道的钥匙牌
宽敞的房间
准备好的和服
书桌上一定会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迎接住客的茶和点心
立春祈福
榻榻米旁的夜灯和手电筒,可见细微贴心之处
白天“柳生之庄”的门口
温泉酒店的建筑
进门处每天早上都用水冲洗
山间晨色
窗外清新的景致
属于伊豆的光影
酒店的装饰木刻艺术和灯饰
套房里的温泉池
穿着和服的我
女店主年纪虽然不小,但很有气质,并会英语,热情地介绍酒店周边的游览景点
每次都是4~5人在门口行礼迎送,真正体会了日本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