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靳晓芒,真悟上海

(2009-02-17 17:03:45)
标签:

靳晓芒摄影

文化

分类: 摄影/纪实
    前些日写过好友靳晓芒开摄影展的博文,由于上海的一本专业摄影杂志要刊登靳晓芒的摄影作品《上海感觉》,所以,晓芒兄嘱我再写一篇,现把此篇文章贴上,同时再传上他的几幅作品,以飨博友。

靳晓芒,真悟上海

    一个摄影师的爱好、性格和文化素养决定了他摄影的审美取向。

    靳晓芒的摄影就是如此,看似不善言辞,但却观点鲜明;看似漫不经心,但却勤奋不已;看似理性冷漠,但却暗流涌动;这就是我对靳晓芒作品和他为人的印象!
    彼此很早就认识了,而且还有幸一起参与了“天马摄影沙龙”和上海平面设计师协会,所以,相互间的了解早已是知根知底。

    关于上海的摄影作品和作者很多,但真正有自己观点的却很少,尽管有许多记录式的摄影作品在如今十分走红,其实在当初也只是记录写实而已,在我看来,仅仅停留在记录层面的摄影(而非新闻类别的),很难有高艺术的含量。有些人经年累月地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一种机械式的工作,跟随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忠实地记录着,于是有些无法复制的影像就变得希罕起来,可这就如同古董一样,历史越久就越值钱,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与艺术价值无关。

    一个好的摄影师,在进行主题性系列摄影之前,必须要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冲动,并且有着文化甚至哲学层面上的思考和准备,那样的记录式摄影就成为了纪录摄影或者称之谓纪实摄影,尽管都是写实的,但记和纪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很多记录的摄影,是到了后来别人赋予他的观念和文化内涵,不是他自己的初衷,我们都知道有深厚文化造诣的摄影师并不多见。毕竟以前的摄影都是得奖类摄影,不需要自己的思想,只需考虑如何迎合那个时代的政治声音和评委的审美取向,而今商业摄影又吞噬着摄影人的灵魂。

    靳晓芒的摄影一直游离于摄影界的主旋律之外,像极了独狼似的行为,在上海的街头捕捉着只属于他自己心中的瞬间影像,那是他个人理解的上海,并且几十年如一日。从表面上看,这个城市似乎跟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他总是如同一个观众在欣赏一出戏剧那样,上海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偌大的舞台,每天都在出演不同的悲喜剧。而当他有按下快门的冲动时,也就是他对于这个700多年历史的大都市的理解,也同时把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在一念之间倾注进了影像之中。《上海感觉》其实是他无数摄影中的几幅而已,从作品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的脉动,包括特有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特征。那种经历殖民地的过程已经深入上海这座城池的血脉之中,如果没有长年的浸淫和剖析,是很难将这种独特的意味表现出来的。

    所以,靳晓芒的摄影又区别于纪实摄影,在他的影像语汇中,我们总能读到一些源自他内心的律动和思考,也许无法复述,由此他的作品中就呈现出了抽象的语境,既非写实又非完全抽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游弋,读他的作品需要有品味的能力。

    其实,摄影之所以感动人,不仅仅表现在作品所表达的对象上,更在乎摄影所独有的语言运用得是否合理,这种语言说得简单些就是光影带来的不同层次的影调元素 ,摄影师完全是根据个人对摄影语言理解和运用程度的深浅来作出判断的,很多时候是天赋的作用,为此,霎那之间摄影师专业上的素养高低,也就毫无遮掩地被保留下来。很多所谓的摄影师,穷其一生都无法理解摄影的语言。而靳晓芒则是驾驭这种语言的老手,哪怕是很简单的构图,同样可以让人遐想无边。

    摄影,如果能表达出一种观点,那就可以称之为作品;假如还能被其中的影调语言和由此透露出的气质所感动,那就是艺术作品!


靳晓芒,真悟上海

靳晓芒,真悟上海

靳晓芒,真悟上海

靳晓芒,真悟上海

靳晓芒,真悟上海

靳晓芒,真悟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海南光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