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去听了一场被称为不可错过的音乐会,是由海廷克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会。
过瘾!这是我对这场音乐会的感受。
演奏的曲目是马勒的《第六交响曲》,一般而言,马勒的音乐不是那么容易听的,我以前也收藏过马勒的交响乐作品,但很少,原因是马勒的作品几乎都是鸿篇巨制,而且学术味很浓,像我这等门外汉看来只有远观才妥帖。不过,带着对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几乎崇敬的心理,不管是否真正能感受其中的精神,还是去了上海大剧院。
对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了解,其实我也只停留在索尔蒂时代,索尔蒂那严谨又不失激情的指挥,使得我收藏了不少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作品,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芝加哥的雄伟嘹亮的铜管乐一直为世界乐迷所向往,整场音乐会听下来,海廷克依然延续着那样的魅力,虽然海廷克已是80岁高龄了,一亮相,我就觉得他有着德国人般的严谨作风,后来才了解到身为荷兰人的他,从小受德国音乐文化的熏陶,再说,两个是邻里国家,很多气质也应该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我个人认为他正好可以延续索尔蒂的风格,使得芝加哥交响乐团一如既往地原汁原味。
马勒的《第六交响曲》,海廷克演绎得精彩纷呈,我的理解是:海廷克将交响乐的所有表现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件乐器都发挥出了最佳音效,但却不失整体的乐感,更让人感受到了从娓娓细语直至排山倒海的种种感官。马勒的音乐起伏很大,让人似乎在瞬间就能看到一幅从高空俯瞰大地山脉一直演变到清澈的涓涓溪流之间的画面。那些小提琴十分轻细的如同喃喃而语的心弦之声,撩拨着听者的情感,而铜管乐的大气和雄壮也使人顷刻间心潮汹涌。我最欣赏的是海廷克能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甚至是竖琴或者钢片琴之间的转换,变成如同一个乐器的演奏,那么丝丝如滑。
在这之间,其实你根本用不着去想马勒音乐思想,只需沉浸其中,就会被感动,只要你有将音乐在脑海里幻化成图像的能力,顺着海廷克的指挥棒、顺着音乐,你就能想像和感受到那些无与伦比的音诗画意。被感动,说明就不虚此行,无须真正懂得马勒,只要不是被动地附庸风雅似乎受到了制约地坐在剧院内,一挨乐章之间的短暂停留缝隙,赶紧大声地咳嗽,其实这不是咽喉的问题,也不是空气质量的问题,那只是未能真正进入音乐意境的而被迫受制的排泄,真正有能力徜徉在音乐之中,人会忘却所有的,得到的唯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