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讲义(十四):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2011-09-14 16:14:01)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生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这一段是从治国引出平天下。治国也罢,平天下也罢,无非是一个平衡。上下左右的平衡,行为与价值观的平衡,己人和他人的平衡。用儒家的话来讲,这个平衡法则就是仁恕,这里用的是另外一个词:絜矩之道。絜是丈量长度的工具,矩是丈量面积的工具,絜矩之道就是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尺度。人们往往以为只有力之间有平衡,其实平衡无处不在。大学的这一段就是讲伦理和德行的平衡。

现在很多人都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如果没有符合天道的道德规范,科学技术很有可能是第一毁灭力。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认为道德力量才是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因为它源自自然,符合自然规律(这里的自然不仅仅指狭义上的自然,也包括人类社会,自然规律也包含人文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当一个组织的道德水准大幅度提高后,推动组织进步的力量会变得越来越强大。领袖有尊老的行为,百姓中就可以推行孝道。这是忠孝上的上行下效的平衡。尊重长者关怀弱小体恤孤寡也都一样。“上”行就是“上”通过践行的方式来为民众和国家制定各种符合天道的道德行为规范。下效就是民众百姓以这种道德行为规范来指导、修正、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道德水平。

每个人的道德准则、行为处事都会因互动关系发生变化而变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之前一套之后一套,此人一套彼人一套。这种不定的道德准则就是不诚。大学要求我们行为处事尽可能不要此一套彼一套的变化,道德准则绝对不能此一套彼一套的变化。否则人的道德力量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这就是离道了。

接下来大学以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你厌恶上级的某些行为的,比如不以身作则,那就不要对你的部下做出不以身作则的行为;你厌恶下级的某些行为,比如不尊重上级或者欺瞒实情,那就不要对你自己的上级做出同样的事情。这就是上下平衡。所以,我们考量一个中层干部的时候,可以让他填写他认为上级的某些缺点,然后用这些缺点去问这个中层干部的下级,了解这个中层干部是否也有此行为。这种考察针对性会比较强,不会漫无目的。如果这个干部是达到了上下平衡的,那基本上就是位好干部。

如果不喜欢前辈某些所为,就不要把这些所为对待自己的后辈。比如我们小时候就很讨厌父母常常拿邻居成绩好的孩子来教育自己,那么当我们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就不要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不喜欢自己后辈所做的事情也不要对自己的前辈做。比如我们不喜欢自己的晚辈对自己无礼,那么我们自己也不能对自己的长辈无礼。在同辈同级的交往中,如果不喜欢这个朋友或同事的某些行为处事的方式,你就不能用这种行为方式去对待其他朋友或同事。这就是所谓的絜矩之道。絜矩在这里就是丈量道德尺度的,这种尺度应该是对上对下、对前对后、对左对右都是一样的。有了这把尺子,一旦你对某些处事方式的道德尺度出现模糊的时候,去对应的那一边做一下衡量,如果觉得不合适,那就是不符合道德尺度的。在同一个道德标准背景下,同一个时空背景下,这种平衡的尺度是基本有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