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唱民歌,解决了几大考古超级问题

(一),《乌苏里船歌》的考古收获
《乌苏里船歌》是极著名的少数民族民歌,其歌词中存在着考古学和历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认真揣摩研究。
1、其正常歌唱的歌词之前有一段特别的重复哼唱:“阿拉赫尼哪”,其实际上是用现在的上海话演唱,其:“阿拉”,就是“我是”,其:“赫尼”,就是“赫人”,加在一起就是上海话的:“我是赫人”,或者“我是赫哲人”,同时,由于:“赫尼”的“赫”应该是通“哈尼”的“哈”,所以,也可以说是:“我是哈尼人”,而“哈尼族”是“彝语支”。
2,歌曲最后收尾是两个字的特别哼唱:“给艮”,由于“艮”是盘古的方位,其整体的意思应该是:“捕鱼要送给盘古”。
这些认识一口气彻底地解决了华夏的不少族属问题,比如,其一,华夏的历史原点是五千年前在黑龙江流域;其二,华夏主要是渔猎生活状态;其三,华夏的首领是盘古,盘古的生活应该跟黑龙江支流“盘古河”有关......
(二),《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考古收获
《阿佤人民唱新歌》里面有关考古和历史学的内容,是歌曲最后的4个汉字的哼唱,仔细听听,它其实是在说:“江山没了”,其中的“没”字唱为“灭顶之灾”的“末”,在上古史初期,华夏是出现过两次“江山”,即在徐州那一带的“第一江山”,和在良渚及江山市那一带的“第二江山”,这是很少人知道的,而这首歌的“江山没了”则是这一段历史的记忆,“佤族”是尧王母亲的部族,属于黄帝一方的,也叫“望族”,后来继续去往西南横断山脉云南丽江一带。
这些认识根本导正了所谓的“良渚”的历史方向,其一,“良渚”的痕迹不应该是由南往北,而只能是从“第一江山”由北往南到“第二江山”,不可能颠倒;其二,盘古是“良渚”的主人,其最终消失在“江山市”不远的“舟山市”,“盘”卸去了“皿”消失于“舟”。
(三),《十送红军》的考古收获
《十送红军》十分优美动听,其反复哼唱有两点值得考古关注,一点是“该”,一点是“介根”,连在一起是“该介根”。
1,前一段时间在网上讨论了山西晋南话跟广州话都有“不该”,没太注意“该”,赫哲人生活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据说有三种语言,“该”与“不该”可能有所不同。
2,“介根”可能就是“给艮”,这个相通表明两者是有族属的相同或者很近,而且部族名可能也都是叫“标”,青岛有大、二、三标山,济南有标山区,杨志有草标卖刀,这些可能都是蚩尤族系的痕迹。
这些认识可以看出“标”族源的位置、族属及体量之大,这应该是蚩尤九九八十一兄弟的主要部分,江西的“老表”可能就是“标”,除了整个江西,仅广东西部就有约十万不知何来的“标人”。
(文/丁丁哥/20230615/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