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旦教授不知上海金山由何而来?

(2023-05-05 16:16:10)
 上海有个“金山县”,现在叫做“金山区”,近日看其有因此发文,但这“金山”的“金”是从何而来呢?还是不知怎么说得清楚。

现在已知最早的传说是4000多年前,夏朝的大禹派兵来到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宁海国”的诸侯国,金山是那里一个近海的小山,而因为其满山长遍野菊花,时名黄花山,到西周的第三代皇帝姬钊仲秋时东巡途中登黄花山放眼四望,不禁赞叹道:“大江似青龙戏水归大海,脚下山顶黄花满坡像金山”。

但其实这个4000年既不是最早,也不是很实。

上海市确确实实的最早地名是4000多年前,华夏“水族”随盘古离开中原南下时带来的“泐”字,比如“浦东新区万航路的“泐马路”、“泐马路桥”、“南泐”、“北泐”、“白泐村”、“中泐运河南路”、“中泐运河北路”、“中泐四组桥”、“皮泐港桥”、“皮泐港路”、“石皮泐路”、“石皮泐港路”......等等,很多带“泐”字的小地名,“泐”可读为“阿泐”,而“阿泐”当然就是“阿拉”。

“泐”字比较冷僻,其原出是哪里?

“泐”字的原出是内蒙古呼伦贝尔,那里的“海拉尔河”古称“海泐儿”,是黑龙江的上游,当其流到中游经过“盘古河”河口附近之后,在接近盘古出生地的“呼玛河”河口时,就有一个“金山乡”,这实际上是盘古出生地通向外部的总出口,这个出口里面的“基座山”现在还是国家级金矿山,盘古就是从“金山乡”这个出口走进了世界,其实,这里后来还是满清的龙脉“鹿鼎山”,所说的龙脉其实就是“金脉”。

所以,盘古的名字有一个就是叫做“金山”!

后来,华夏走进了中原,后来,盘古离开了中原南下到长江南岸建立防线。

防线从最东部的上海——常熟——常州——镇江——南京——裕溪河(凌家滩遗址)——巢湖——合肥,再往西就不知道了。

不过,后来防线没有守住,盘古的人马退守到浙江衢州附近,然后又被全部驱散。

所以,在上海“浦东”那些最古老的“泐”字的旁边,隔着一个“奉贤”,那里的“金山”应该就是盘古防线的总指挥部!

这就是盘古名字“金山”的来由,很有意思。

上海话的“上海金山话”就比较特别,其好像就是在暗示这事的认知方向。

据说,“金山话”是上海话里最生僻的一支,若是一个金山人跟一个嘉定人结婚,虽然都是上海人,但夫妇俩在家可能会是用普通话交流。

”上海郊县间方言相去甚远,奉贤话、青浦话、南汇话、嘉定话、崇明话……,勉强能彼此听懂,唯独金山话,隔得似乎有点远,倒更像是其它省市的方言,据说金山人能听懂上海市区和各个郊县的方言,而别的郊县的人却难以听懂金山话。

有人研究说,上海话发音轻盈,每句话的话尾都是升调,上了年纪的女人尤其如此,而广东话则要沉着一些,以低音为主。

“金山话”是吴语的一种,保留了许多古汉语、文言文,“文言文”是什么?盘古成年以后的字号是“文”,“文言文”的真正意义是“盘古的语言文字”。

“金山话"确实不好懂,乍听有些像韩语或日语,以前有人总结“金山话”与“南汇话”的差别,“金山话鼻音重,像韩国话,南汇话卷舌头,是黑人RAP”,上海的地域不广,但方言却千差万别,这事就是这么蹊跷。

“金山话”称“我”为“奴”或“阿奴”,这来源于古典戏曲中的“奴家”,而讲“泐”话的人可能就是称我为“阿拉”,其可能最多落在了西南,也许还包括落在了西藏,因为西藏有极多的“弄”,甚至可能比上海的“弄”还多,不过,这出到了主题之外了。

也许,盘古的族属会是偏于“古赫哲”或者“古鄂伦春”,据说黑龙江的“赫哲”有三种语言,这可能是因为黑龙江这里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干流,但偏偏上海也有“松江”,而且偏偏就在上海的“金山”边上流淌。


(文/丁丁哥/20230420/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