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字是由结绳开始,所以“象形”没有可能

(2022-08-30 17:20:18)
人人都说汉字是象形文字,非常简单。

但仔细想想,其实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自己“象”出了任何一个新的汉字。

明明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对“象形”的“形”的充分理解力。

不是吗?

其实,汉字造字的真实情况是你从未想到过的。

首先,由于最早的汉字不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而是从“结绳造字”开始的,因为“绳结”的“绳”和“结”并不适合万千姿态的“象形",所以,最早的有意识造字是“篆书体”。

于是,这样由“绳结”所得的第一个汉字是“文”,其字形是源于“结绳”的一个网眼,也就是从“爻”到“攵”再到“文”,原出时没有主观先行的“字义”,没有人可能会先想好,我要造一个有丰富“字义”的“文”字,所以,“象形”是无从谈起的。

请看,“文”是盘古的字号,“字”是“宀+子”,顺读是“儿子的帽子”,“帽子”的“宀”就是“冕”,是互相辨别时的“图腾”,而“子”长大成年了就会自立为部族,所以,“字”原本没有“字义”,“文”后来的丰富“字义”,是“字”主人的丰富经历造成的,丰富经历就是“典”,“字义”是后天之物,我们的《新华字典》基本上没有“字义”的“典”,应该叫诸如“字集”的名。

值得注意的是,“字”还有排序的功能,比如“文”,因为排序是老大,有时可以写为“文一”,这留存在“隆”字里面;而“文二”就是“齐”,这是“天齐王”的“字”,这是“文”之下的两个网眼;而“文三”可能是“修”,“修姓”,也许还有“脩”,可惜不知道原字是什么样子。

有了以上的进展之后,“字”就可以按排序整齐地“挂”在一起,甚至围绕地“挂”在首领的身上和脖子上,当数量较多时,这就好像一件“褂子”,如果部族数量很多,就可以分住地方位、分层挂好,而如果是每层八个部族,这就是“八卦”,“八卦”是部族联盟的总结构图,是总使用说明书。

可见,如果“子”长大了就离开并自行生活,基本是不需要汉字和排序的,所以,汉字实际上是血亲部族联盟的需要,这是人类社会性进化的需要,后来又再走向国家形态,国家形态就更需要文字,这就是“文明国家”。

结语:

所以,汉字里面“非象形字”可能远多于“象形字”。

所以,“非象形字”无形可象,造字难度极高,包括“因为所以”等等,因此更加宝贵得多。

所以,“非象形字”足够多的文字,才是高档次的、更贴近能够随时完整叙述的文字,这就是汉字,水族的水书文字可能就是“非象形字”不够充足,需要有师爷才能使用。

所以,汉字不是仅靠“象形"就能造字的文字,离开华夏大历史谁都只能是一“字”无成。

......


(丁丁哥/20220820/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