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个“蚩”字,五千年前有一千五平方大小

这就是所写的“蚩尤”的“蚩”字,手写体是“山+虫”的字形!
福建浦城县山顶巨大的“蚩”字
不过,千万注意别看错了眼,中国另外还有陕西“蒲城县”和河南“濮城市”,就连福建自已都还有相关的“莆田市”。
“蚩尤”是华夏初期与炎黄齐名的人物,这是他的余族将他的名字写在了这里。
这个“蚩”字实在是太大了!太酷了!!太久远了!!!
“蚩尤”的“蚩”字为什么会写在了这里?
这事说来有点话长。
原本,蚩尤在中原时是与炎黄齐名的人物,但后来华夏的中原进入了“神农氏世衰”的状况,最终导致黄帝崛起救世,但蚩尤不伏并反复打败黄帝,结果反被黄帝从山东追到山西杀死,后来,蚩尤余族全部被阉割换种的处理,之后有部分支系到了中原,他们改随盘古一起离开中原南下。
这些蚩尤余族南下后先是到了“良渚”的长江南岸,其先是始建了南京,蚩尤原出东北建州,族名叫“建陀罗”,所以南京古称“建业”,“业”字的繁体是“業”,而这偏偏就是蚩尤的乳名。
而因为“業”的余族被阉割处理,字形就异化成了“菐”字,这应该是“蒲”字等的来由,所涉字形可能包括“業——菐——卜——仆——僕——濮——浦——埔——莆——蒲”等,这方面机制是一样的,所以上海有“黄浦”,后来绕道广州有“黄埔”,甚至还有“黄圃”等等。
而就在蚩尤余族从“良渚”继续南下的方向,他们很快就到了福建的北部入口,这就是“蒲城”的来由,后来他们又去到海边,那就是“莆田市”。
不过,不要以为蚩尤只有一个“蚩”字在福建落地,其实,蚩尤的“尤”字也不甘落后,福建三明市就有“尤溪县”。
另外,福建北部入口的“仙霞山、仙霞关”也有相关的可能,与蚩尤有亲密的族系关联的华夏“水族”的最大节日是“庆霞节”,所以福建有“霞浦县”,后来有很多“水族”聚居到了贵州。
华夏到福建的这一支,其后期主要是由盘古的嫡妻带领,其在福建之前的痕迹主要包括长江南岸的“常州、常熟”及浙江衢州的“常山”,而因为“常州”有“武进区”,后来,福建云霄县也有“常山”与“武进山”的近邻配对。
“常羲”最后的时间主要是住在“莆田市”的“秀屿区”和很近的“湄洲岛”,她还想继续往南探路前行,所以,她不断地往台湾派出亲兵探路,这些人应该是不属于蚩尤的族系人员,他们形成了台湾的原住民,并且将华夏的血脉远播南岛各国,“常羲”每天都在“秀屿区”最东部的“烟墩山”施放烽烟为归来的亲兵导航,可惜没能等到,最后在“秀屿区”的“后没乡”过世。
这就是五千年前的“妈祖”,她在华夏渡渤海的时候,就在山东的“烟台”为各部族点燃导航的烽烟,从那时起,她就有恩于华夏的所有人,这些事跟宋代未婚的林墨毫无关系,汉字造字的时候,“恩”字的字形会意就是“大妈的城的心”,“因”的“大+囗”是“大妈的城”的会意。
正常来讲,“妈祖庙”应是供奉盘古三个元配女性的形制。
这些存在才是福建的华夏人文之始,福建是地位最高、最大的“建”。
不是说没见过五千年的汉字吗?这里就先写上这个“蚩”字。
(丁丁哥/20220613/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