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低碳多晶硅新兴产业刘明康中国 |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
在星巴克的美式咖啡进入上海四处开花之前,我喝过不少早期海归和港台同胞街头咖啡店的意式咖啡。很可惜,他们都没“活”下来。能看到市场潜在需求的变化趋势,却没能把握变化的时间表,无论是缺钱缺判断还是缺运气,都怨不得别人。对得太早近乎错,中国的新能源与相关技术产业也要注意同样的问题。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终于以一份语焉不详的声明收场,未能通过任何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市场对多边协力推高可替代能源投资的指望落空了。不过,已经在这一领域下了注、投了钱的企业仍寄望于所在国家继续大力扶植。在中国,政府仍对内承诺:在2020年前将碳强度(即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05年时削减40%至45%。以上承诺理应有资金支持为基础。但是,做人更现实的银行业监管机构担心,迅速发展的所谓“低碳行业”存在信贷风险。
最近,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表示将继续支持低碳行业发展的同时,明确提醒中资银行提防向新兴行业企业贷款时的潜在风险。风险在于此类产业所需要的投入有持续性,而有效产出有不确定性。银行放贷时必须考虑到,作为新兴产业,即使采用了最新的装备和工艺,也可能会被迅速淘汰。
中国政府呼吁银行加大对低碳企业的支持,动机之一是降低国内经济对劳动与能源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依赖。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需求急剧下降,沉重打击了中国传统出口业。现在看来,国际需求低迷将是长期的。尽管中国11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降幅有所收窄,但主要是受比较基数较低影响所致(即去年同期出口降幅较大)。中国商务部网站的一份公告也称,尽管2010年全球经济形势会有所好转,但外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然而,长期形成的、对传统能源的路径依赖并不是朝夕间就能改变的。靠揣摩上意、博取政策来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投资,如果得不到市场需求的强烈呼应,必然成为新一轮投资泡沫。事实上,当前在风电设备和多晶硅等低碳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已显盲目扩张之势。早在今年夏天,北京就警告本国风能和太阳能行业注意发展速度,指出新兴产业风能和多晶硅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板的原料)。
令全球太阳能生产设备市场大跌眼镜的是,其他国家需求滑坡,中国产能却在增长。截至今年年底,中国多晶硅生产能力将激增至8.6万吨。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令下跌中的硅价继续承压,并严重冲击太阳能行业。在中国的风力发电领域,预计2010年发电量将达2000万千瓦,2011年将超过2200万千瓦。而去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只有12000万千瓦,中国快速增长生产能力大幅超过了市场短期需求。
刘明康的话再明显不过,类似风能和多晶硅这样的低碳行业很快会像钢铁、煤炭等出现过热的传统行业一样,再难获得国有银行大量融资。这些行业的投资者不得不为自己对得太早付出代价。此时,惟有期望北京为支持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出台更多有效的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帮助转型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帮助银行降低信贷风险;或者去找风投。据测算,全球在该领域的风投资金已经从2002年的10亿美元升到今年的至少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