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危险的榜样

(2008-07-02 21:45:12)
标签:

房产

富人

新富

富裕人群

资产增长率

美国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先有人富起来,听上去不错。特别是听到周围的人在变富。

 

由Merrill Lynch(美林)和Capgemini共同编写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亚洲富裕人群所掌握的财富总额则有望在4年后超过欧洲。

 

在新兴市场这块流着蜜与奶之地,去年,拉美地区富裕人群的资产增长率为20%,中东和亚洲地区的增长率则分别为17.5%和12.5%。而在传统的富人区,欧洲地区富裕人群的资产增长率为5.3%,北美地区更仅有4.4%。

 

然而,富人一向有新旧之分,也论资排辈。所谓“OLD MONEY”(老钱)和新富到底有多大区别?仅仅是能够分辨鱼子酱的产地,仅仅是能闭着眼睛计算红酒里葡萄采摘的年份?

 

对普罗大众而言,富人对奢侈品的辨识力远不及他们对投资品的辨识能力来得重要。因为后者会把整个市场拖下水,或者吹出光怪陆离的泡泡。

 

受到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和紧接着的信贷紧缩的影响,富人们总体在收缩自己对房地产方面的投资。2006年,他们投资组合中24%是房地产,去年收窄至14%。

 

但是,非专业投资者从大众媒体上得到是相反的印象。他们感觉富人还在不断地买入房地产,一掷千金者不是更少,而是更多。这是因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价格惊人的高档豪华的不动产之上,而恰恰在这一细分市场,增长是实实在在的。

 

众所周知,美国楼市处于黑暗时代,少有人知道的是,曼哈顿的房价去年一年上涨了22%。类似的,今年春季结束之前,伦敦出售的1000万镑以上的房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倍。其他对高档地产投资者富有特定魔力的的国际大城市有巴黎、日内瓦、香港和上海。

 

高级房地产中介告诉媒体,这些以中世纪古堡和地中海小岛为终极目标的消费者分成两类,一类是把买入奢华住所当成收集艺术品行为来炫耀的传统富人,另一类则是坚定好房子永远会升值的新兴市场投资者。当然,其中很多是中国新富。

 

传统富人往往是鉴赏家,大多数是自住者。他们清楚所拥有房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乐于享受每年仅住几个星期的住房消费。像在艺术品市场一样,他们从口口相传中寻找新的目标。这样的市场聚集了巨量财富,但其高门槛既挡住了新人,也避免了小市场本身波动对大市场的传导和影响。说到底,他们更多在消费,投资只是目的之一。

 

新来的投资者则不然,他们初来乍到,对行情和其背后的历史因素还在学习摸索之中。他们对地产价值的认识,对地段的把握的精度刚刚达到国家,城市和地区,还远没有对准每一件特殊的房地产。中介商很乐意为他们作讲解,在适度地启蒙氛围中把古老地带的普通不动产先推销出去。在这个班级里,来自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石油国家和中国、东南亚等制造业国家的富人坐在第一排。对未来升值潜力的估计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更重视投资回报,而不是认真打算把居住在一个语言不通,文化陌生的国度当成一种特别的消费感受。

 

危险正在于此。

 

当新生的超级富人笨拙地跻身不动产审美主义者时,实力略逊一筹的一般富人在更大范围的房地产市场,包括本国房地产市场上积极效仿,跟进。对奢侈品牌包袋和食品的追随平滑地扩大到投资领域。不知不觉中,所有新生富人在房地产投资中的风险敞口在慢慢打开,而不是从总量上研究机构所观察到的那样在谨慎地收拢。

 

新富人可能在树立不怎么明智的投资榜样。这在一些资本流动受到限制的经济体内部的房地产市场中积累着更多风险,而开发商的定价策略,中介商的睁一眼闭一眼和媒体对这一类榜样的宣传也在帮助新富价值观向下渗透。更糟的是,在内部和外部通货膨胀加剧的背景音乐里,投资偏好受到未来经济压力的鼓励。

 

跟着富人消费是对的么?很多人不敢苟同,实际却未必错。跟着富人投资是对的么?很多人同意,实际却可能是毁灭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