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股市现在是大人管理、孩子交易的市场。孩子难免任性,大人除了言传身教,还要培育孩子对大人行为理性预期的能力。
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宣布从即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包括托宾、斯蒂格利茨在内的经济学家认为,证券流转税有利于抑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波动。作为证券流转税的一种,一般认为,调高印花税率有利于降低市场波动性。199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印花税率上升1%将导致市场波动性下降50%。
调高印花税率后,股市的反应都看到了,很有效。提高交易成本的手段,自然远比央行隔空抽走流动性的三招更直接。
不过,面对过分孩子气的股民,调控政策出台的传播方式何不更考究些?
财政部正式宣布消息前一周,市场流传印花税将调高。5月22日,有人在互联网论坛上发帖称,“财政部晚间将发布消息,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
就此,上海证券报记者致电财政部新闻办,其负责人答复:“确实没有听说过将要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消息。”
又打电话到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作为参与部门,国税总局新闻部门应该知悉,但是目前确实没有接到有关通知。”
有人认为,22日两部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答复,不仅针对网上贴子中关于当晚发布消息的澄清,也是对调整印花税率一事的否定。我重读了新华网转载《上海证券报》引用两部门有关负责人的原话,如果该报报道属实,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办的表态明显是直接针对发布消息本身,而财政部新闻办的答复,因为其身在财政部,确实可能存在被过度解读的空间,且仅据报道引文,两句话所否定的事实都没有指明时间。
重点是,即使不存在5月22日的辟谣报道,突然宣布即时调高印花税率,也不利于投资者形成对政策的理性预期。
出其不意,是人民币放弃盯住美元,汇率开始浮动时漂亮的传播手段,颇受好评。但不宜用于此时此地的股市,不宜用于调整印花税率。这类政策直接影响到沪深两市10184.58万个账户(截止5月30日)的投资心理,应该考虑事先吹风。如果能够正确发挥媒体在这方面的作用,政策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历史表明,小幅提高交易成本,对短期投机有一定抑制,对长期投资影响有限。不管是取消利息税,还是开征资本利得税,可以肯定,政策并未尽出。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印花税率提高第二天,A股新开户数比此前一段时间的日均开户数减少了10%左右,但仍有26.97万。
孩子们何时重又兴奋,说不准。大人如何管教,可要想得清,说得准。
(首发上海《东方早报》财经专栏“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