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媚俗“上市”

(2007-05-09 18:56:15)
标签:

文化

评论

分类: 乱评/每日经济新闻04/新报03
 

    坚持等待米兰·昆德拉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一天天见少,引用媚俗、谈论媚俗也失去了媚俗的价值。但指着媚俗过活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知道吃香一时未见得能获利一辈子,惟一的出路是“上市”。
  试看一个媚俗“上市”的案例。
  8月13日,路演。
  福建某风景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征寻千名人体模特志愿者完成‘讴歌生命,保护自然’大型人体摄影主题创作活动”。据组委会描述,9月19日,在该风景区的“生态警世园”内,千名男女模特将站在“大漠”上,进行艺术摄影展示。一个标题两处“人体”,加上千名之数,一下子擦亮了很多人的眼睛。报名者、采访者纷至沓来。
  人体摄影是艺术,以这种艺术形式“讴歌生命”可以理解。但“耗资千万”,征模特千名,能不能达到宣传“保护自然”的效果呢?和人体比,黄土高原的沟壑、华北平原的地下漏斗、北京的沙尘暴的照片是不是更能直指人心呢?在密切关注了近一个月媒体的追踪报道后,有多少读者自觉减少了塑料马夹袋、一次性白色饭盒的使用,又有多少观众听众开始注意把废电池投入专门的回收容器呢?
  艺术不怕惊世骇俗,怕的是挂羊头卖狗肉。人体尽管去拍,不必假保卫世界自然遗产之名。借壳上市,融得声名以资个人、小团体之私利,颇有媚俗的气味。同样,艺术活动的宣传不怕热情洋溢,怕的是不自觉中与媚俗合谋,帮忙做了一份虚假的上市审计。
  因故,这个创作活动最后未能实现。但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大部分报名者“素质很高”。报道中说,“不仅有博士,还有博导”。报名者80%以上都是本科。最后入选的1000多人中有70多名硕士研究生。东北几名女记者也报了名,想做“体验式报道”。可见,“上市”虽没成功,媒体的判断力已经受到影响,而“高素质股民”对媚俗的免疫力也着实堪虑。
  当下,媚俗争相“上市”造成文化泡沫极速扩容。而当媚俗成为文化虚假繁荣的主动力,媚俗将挟持整个文化朝高尚、健康相反的方向沉沦。
  当然,光呼吁大家不要入媚俗的股是没有用的。文艺工作者、大众传媒,要给文化投资者、消费者多些选择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