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经 损卦第四十一

(2011-11-01 10:37: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与思考

下经 <wbr>损卦第四十一

下经 损卦第四十一 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7-11 12:47:26 本章字数:2398

   【原文】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文】《损卦》:双方都有所收获,大吉大利,没有什么灾祸,是称心的卜问。有利于有所行动。二簋食物可用来干什么呢?可用来祭祀。
  《彖传》说:《损卦》,就是损坏老百姓的利益以供给王族,呈现出自下而上的运行方式。要这么做必须“双方都有所收获,大吉大利,没有什么灾祸,是称心的卜问。有利于有所行动。二簋食物可用来干什么呢?可用来祭祀”。这种用两簋粗食祭享神灵的做法,一定要在适当时机进行,减损阳刚以补给阴柔也要在恰当时机进行。所以说,损益、盈虚,都应该顺应天时。
  《象传》说:《损卦》的卦象是兑在下、艮在上,兑为泽、艮为山。这就表示山下有湖泽,湖泽渐深而山渐高,所以把它叫做《损卦》。君子看到此卦象,应该抑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贪欲、欲望。
  【启示】《损卦》告诉人们,损不是单方面的损,而是利人、利己的损。所以应损则损,决不吝惜。
  【原文】初九: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
  【译文】初九:祭祀的大事要快速去做,这样就没有什么灾祸。酌情减少祭品
  《象传》说:“祭祀的大事要快速去做”,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拜。
  【启示】说明应损则损,但必须适时、适量。
  【原文】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译文】九二:有利于去卜问。征讨则会有凶险。这样做不但不会削弱他国实力,反而会增益它。
  《象传》说:《损卦》的九二爻讲“有利于去卜问”,这是因为九二爻居下卦中位,就好像人行事坚守中正之道。
  【启示】这一爻告诉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犯他人。
  【原文】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译文】六三:三个人同行,则必有一人受损;一个人独行,就会得到自己的朋友
  《象传》说:一个人独行,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三个人同行,就会相互猜疑。
  【启示】这一爻暗示我们,事物的矛盾是双向的,只有两两相应,才能互补,从而达到双赢。
  【原文】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译文】六四: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并且行动迅速,就有喜庆的事发生,没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也是值得庆祝的事。
  【启示】这一爻告诉我们,犯了严重的错误,如果迅速改掉导致错误产生的恶习,也不会遭遇灾祸。
  【原文】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也。
  【译文】六五:有人诚心诚意送来价值十朋的宝龟,没法拒绝,十分吉利。
  《象传》说:《损卦》的六五爻是“大吉大利的”,这是因为有来自上天的庇护。
  【启示】这一爻告诉我们,以柔居尊,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原文】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上九:不减损就可以增益他人,没有什么灾祸,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有利于有所行动,就好像不停地减损自己,到最后,自己的家没有了,得到了天下的臣民。
  《象传》说:不减损就可以增益他人,是因为从表面上看,施恩惠给人民是减损了自己,实际上是巩固了他的政权。
  【启示】这一爻告诉我们,在上的应与老百姓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疑难解析】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巳事遄往,无咎”的大意是:祭祀的大事要快速去做,这样就没有什么灾祸。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祭祀的是神灵,而神灵是财富的掌管者,所以这就好比到了向能提供给你帮助的人表明诚心的时候,你赶紧向他表示自己的诚意。为什么说这样做就没有什么灾祸呢?
  如你不及时向别人表示自己的诚心,一方面别人就觉得你心不诚,就不愿意帮助你。因为你平时老求别人帮助你,并许下承诺:“如当真得到你的帮助,我一定好好报答你。”而到了关键时刻,其他的人都带着礼品来拜望他,你却没有出现。别人误解你也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让小人有了从中挑拨的机会。因为你不在,小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即使是诬陷,你也没有辩驳的机会。而且“你没有来”本来就是事实,小人便以之为幌子,借题发挥,把你的缺点越放越大,甚至还编造一些事实。这就好像提供了小人遮掩自己丑恶的嘴脸的衣服,使能提供对你帮助的人无法识别小人的本来面目。
  相反,你及时拜望了别人,别人的疑虑尽释,觉得你确实是个有诚信的人,就会给你帮助。
  如果你没有什么财产,拿不出好的贡品该怎么办呢?“酌损之”。你没有好的东西给别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如果你向别人去借,结果你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你不能轻松前行;如果你因此而起了歹意,则更糟糕了。再说,你要去拜望的那个人,他品德高尚,办事公正无私,他需要的是你的诚心,而不是许多钱财。

 

 

 下经 损卦第四十一 2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7-11 12:47:26 本章字数:2185

   【事例一】
  “巳事遄往,无咎”暗示我们,领导要及时奖励员工。狮子公司就是因为及时奖励员工,赢得了员工的信任,员工都愿意为它出谋划策, 从而得到了许多好的谋略。
  及时奖励 屡得良策
  狮子公司已进入500强了,实力十分雄厚。你知道它成功的诀窍是什么吗?是及时奖励引来的良策。
  加藤信三这名员工性子急,爱思考问题。每天早上,为赶时间,他粗粗地刷了几下牙,牙龈都出血了。
  后来,他苦苦思索:为什么刷牙后会出血呢?如果是我的牙龈有问题,但为什么许多人都出血呢?他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牙刷有问题。
  于是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牙刷的毛,猛地发现,牙刷毛顶端是四方的,很不圆滑,而有的就像刺儿一样。难怪它会刷得牙龈出血。
  加藤信三便向领导建议:公司应该把牙刷毛顶端改成圆形。
  一个小小的建议,让狮子牙刷很快占领了日本40%的市场,在国外也大受欢迎。而加藤信三也马上得到加薪晋职。
  后来,总裁对公司的牙膏销售不旺感到烦恼。由于该公司的奖励制度比较好,大家都在想主意,并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但都站不住脚。
  一次,总裁为此事召开会议。在会议上,一个年轻的经理递给了总裁一张纸条。总裁接过那张纸,阅毕,马上签了一张数额很大的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
  在场的人傻眼了!怎么,一张纸就值那么多钱?它上面有什么好点子呢?
  这时,总裁说:“这位年轻人要我把牙膏的出口增大一毫米,这可是个好计谋呀!诸位好好算一算,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一毫米的牙膏,每天的牙膏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呀?心算不出来,就用手,用脚也行啊!”
  在大家还在计算的时候,总裁已经下令更换新的包装了。这个决定,使该公司这一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就这样,狮子公司得到不少的良策,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到1993年,其销售额达28.9亿美元,利润4000万美元,拥有资产25.5亿美元,员工5000人,排名全球最大500家工业企业第483位。
  【事例二】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暗示我们,在上的虚心听取在下的意见,表面上有损在上的威严,实际上是有益于在上的事业。晋文公虚心听取臣子的意见的美名已远播,他的臣子也因此更加愿意向他提出意见,结果他终成霸业。
  晋文公虚心听劝终成霸主
  春秋时,大家都知道晋文公是个贤明的君王,善于纳谏。晋文公手下的臣子也因此敢大胆地向他提出自己的看法。
  公元前636年,晋公子回国当上国君,是为晋文公。他当上国君后,开始征发百姓,组织军队,训练作战。两年后,晋文公便准备用训练的百姓称霸诸侯。
  大臣子犯劝阻说:“百姓虽然经过训练,身体强健,但还不懂得义,还没能各居其位,不能用。”
  晋文公觉得有道理,他便想办法让百姓懂得义。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
  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和他的哥哥襄王之后狄隗密谋叛乱,襄王知道后,便将狄隗废掉。这件事触怒了狄隗的娘家,他们派重兵进攻周朝,周襄王被迫逃到郑国。
  周朝在当时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宗主,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并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什么是义。
  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打昭叔,左军去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事成后,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以天子的礼仪迎接文公。
  晋文公却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
  他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便利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认为可以使用百姓了。
  子犯出来阻拦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什么,还不能用。”
  晋文公听了,觉得有道理。
  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携带三天的口粮。军队围困原国城池整整三天,士兵们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还坚守城池不出。于是晋文公下令退兵,正当晋军刚退兵时,间谍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准备投降了。”
  有人主张再坚持一下,等待原国投降。晋文公坚决地说:“当初带三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三天的;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不退兵,即使得到原国,也会失去信用。得失相比哪个多呢?”
  由于晋文公利用攻打原国教育百姓知道信,所以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他们做生意不求暴利,不贪不骗。
  做完这些后,晋文公问子犯:“这回行了吧?”
  子犯回答:“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礼,还没有养成恭谦让范。”
  于是,晋文公又在让百姓知礼方面下苦功。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礼仪;他又规定百官的等级及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职官行什么礼仪。百姓们不但如此,还知道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这时,子犯笑着说:“可以用民了。”
  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攻卫,取得齐国之地,大败楚军于城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