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爱与哀愁
(2010-10-27 23:54: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随笔 |
当一切再次归零,曾经的许多不足和错误的做法可以重新再来过的时候,内心是极为幸福的,我陶醉在这种幸福感当中。然后开始忘我的工作,生活有奔头!
反思去年的教学过程,一项很大的缺失便是给孩子的关爱少了。整日盯着分数,作业,错误,全然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对老师的情感。所以经常是自己忙到焦头烂额,却发现孩子们对你根本提不起兴致,甚至于选择性的倾听你的授课,带着有色眼镜,充满芥蒂,缺乏信任感。
为了打好今年的情感基础,在没有开始进入十班以前,先了解一部分孩子的兴趣爱好,叫出几个孩子的名字,投其所好,迅速的和他们拉近距离。第二步便是抓住开学第一课的有效时机,将自己的优势和教学风格,以及幽默感淋漓尽致的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尽快的喜欢上自己。并且明确老师之于学生究竟是怎样的定位,四个角色:教师,教官,妈妈,朋友。在日常的教学和课余生活时间随时随地的对孩子诠释这四个角色。甚至在前半个月的语文课堂上每节分享一个小笑话,让孩子在笑声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这种快乐的心情和愉悦的感觉对教学帮助极大。我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这批孩子接受能力明显好于去年,重难点讲完一次就能有效落实到笔头上,是情感教育帮了我大忙。
一个多月的教学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又再次陷入愁楚的心境。跟老师的亲切感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迅速掌握都让这些孩子们开始陷入浮躁。学习扎实程度明显下降,课间的积极背书,课后的拓展训练的人也在逐步减少,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适时“责骂”,对于浮躁、不扎实的孩子做到“杀一儆百”。同时,班级的学习风气并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左右的了的,针对优良率以上的孩子进行各个击破的谈话教育,抓住个别生的软肋,谈话深入人心,从态度上扭转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退一步想这种哀愁亦是必然的,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越来越懂得抓住一切细节,把握教育良机的重要性。一时的姑息,定会影响一个孩子接下来很长时间的学习状态,甚至影响他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要慎重。对于个别教育无起色的孩子,放长对他的教育时间,从弥补错误变成多做好事,正面引导,也是一种极好的办法。还有家长的沟通也极其重要。
最近学到这样一句话,“那些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爱多了便会过犹不及,抓住教师与学生的恰当距离,有的放矢的表达自己的爱,才是处理教学中问题的一味最好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