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感悟随笔休闲旅行生活健康北京奥运会环境保护 |
分类: 生活随笔 |
国庆假期我一直待在北京,难得有7天长假,待在家里是最好的休闲。你想想,去哪儿都是人山人海,哪里是度假,分明是去找罪受。不过待在北京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哪里都不能去,国庆长假很多人都来北京旅游,连清华北大都挤满了游人。
很多外地人来北京之前会对首都抱很高的期望值,会觉得北京一定是中国最好的城市,首都嘛,一定很干净,很文明。可是来了之后就会失望,就连北京人自己都觉得北京脏,城市环境不好,大家的文明程度也不高,尤其是北京人爱骂人,出了名的国骂就出自北京人之口。
10月应该是北京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写到他不远千里赶到北京要看的北方的秋,有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70多年后的今天,自从“梁陈方案”被否决之后一点一点面目全非的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飞速膨胀的北京还有多少当年秋的韵味?
退一万步,我们只要求起码的人居环境,通畅的交通,新鲜的空气,干净的城市。可是,大家都都知道,这些北京都没有。在北京很难得能看到蔚蓝的天空,大多数时候天空是灰蒙蒙的。当然,如果你的活动范围只局限在二环以内的话,那么你眼中的北京应该还算是个干净的城市,但是偌大一个北京城,从二环到六环,难道只要二环以内干净就行了吗?哪一个北京人能保证自己的活动范围只集中在二环以内,更不用说外地人或者外国友人来北京旅游也不会认为二环以内就代表了北京。
城市里,每天都有旧的建筑被拆除,每天都有新的大楼一层一层盖起来,建筑工地的粉尘弥漫在周遭的空气里,除了汽车尾气之外,可能建筑工地已经成了造成空气污染另外一个主要来源。除此以外,建筑工地的环境污染还有噪音、建筑垃圾、污水等几个方面,在城市建设热火朝天的今天,对于建筑工地不能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的监管,就势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开车的时候如果前面不巧是一辆从建筑工地开出来的卡车,那么一路的粉尘石块就不断了,其实要监管也是很容易的,沿着这一路的证据就可以找到罪魁祸首。北京城里有这么多的建筑工地,如果对建筑工地的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的话,那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怎么能得到保障?
我的一个台湾朋友曾经讲过一个台湾的广告片,在这支广告片中,只见甜美的女孩,在家中穿上美丽的衣服,挂上金饰,揽镜自照,为了什么?其实只是要出门等垃圾车来,等着倒垃圾而已。台湾的生活垃圾是要收费的,每天垃圾车来收一次垃圾,要用特定购买的垃圾袋装好,在指定的时间送到垃圾车上,今天不倒就只能等明天了。德国的生活垃圾处理更严格,收费更昂贵,每个垃圾袋收费要12欧元,每个月垃圾车收两次,意在鼓励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处理。
但是在北京,生活垃圾的倾倒几乎是免费的,每月每户3元。虽然垃圾分类处理的口号已经提出来很久了,但是没有任何的政策予以辅助,时至今日也没有人真正去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大家都是把所有的垃圾都扔在袋子里然后扔到小区的垃圾箱里。
明年就是奥运会了,那个时候的北京将迎来来自全球的客人,那个时候抱怨北京脏的人就不仅仅是今天来北京度假的这些游客了。政府为了北京拥有崭新文明的形象做了很多宣传,提出很多美好的畅想,但是要建设一个干净的城市需要的更多的是合理精确的管理制度。
北京不能再脏下去了,那些驱赶乞讨摆摊的表面工夫倒是可以省省,但是城市的空气质量控制,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建筑工地及其他生产企业的污染管理真该费一番工夫认真治理了。
我的推荐阅读:
前一篇:不量化的沟通等于在制造矛盾
后一篇:谈一谈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