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最近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在招人,纷纷举荐,热情帮忙。
终于,寻来寻去,看到推荐的一个姑娘条件不错。
名牌学校,从业多年,经验丰富,一表人才。唯一不足,涉足我们领域经验不多,听说是想转型,所以才求朋友帮忙引荐。
转型?舍弃从前,重新上路。给自己只是一句话,给别人才是接纳的勇气。
我不敢妄自下决定,如果只顾及朋友面子,临时凑数拿过来,转型的人不合适是一种人生打击,对公司岂不是一种不负责任?
我决定私下先聊聊,再做下步打算。
线上简单聊过一些工作的只言片语,初步感觉姑娘整体感十足,有职场工作底蕴,但转型后工作的知识、技能准备不足。
简单说。
她之前一直从事图书策划相关工作,内容较杂。目前转型的原因是年龄越来越大,行业发展不景气,没有太大作为,想趁着剩下的青春余光在互联网领域耀眼一把。
但是跨越到互联网后,具体做什么,怎么去做,一概不太清楚。
我有些为难,但还是介绍了两个岗位的详情。
她荣辱不惊,表示都没有压力的轻松胜任,自己想做的就是先去了解一下公司的产品。
就此别过,以为不会有续集。过了几天,朋友催问,如果感觉人不妥最好也有结果。
其实,聊过后就有了答案。
要想转型,起码要清楚自己转到哪里,该做什么事情。别人没有给机会之前,自己要做的就是下工夫敲开陌生领域的大门,抱着一个虔诚的心给对方接纳你的信心,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每个公司需要员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个培训机构。即使培养新人,也得让自己变成一只绩优股。
但是,回复也是一种尊重。
我没有直说,随口问了一句考虑如何,没想到剧情的发展让我大跌眼镜。
她说,你什么都没告诉我,让我考虑什么?
其实,我之前已经不仅把公司,还有职位都简单介绍了一下。
她说,其实呢,我也在我们公司兼着HR的工作,关于招聘流程呢,我不是不懂,你们不专业,不合乎流程。
其实,按正常流程上次就已经结束了。
我知道,她所说的正常流程,应该是由负责招聘的同事打电话沟通,确认面试时间,沟通之后再做决定。
但是,为了不浪费彼此的时间,前期先沟通一下了解情况,也属正常。
我简单解释了一下,她反倒认为是我们做事不严谨,不尊重人。
她说,我考虑好了,不想去你们公司,over!
原来,在她意识中,自己去我们公司的是给面子。你们不知道烧高香供着我也就罢了,还不早早把姑奶奶请过去,喝个茶,好好聊一聊。
有些人,天生总觉得这个世界亏欠她太多,男的就应该是她男朋友,宠着她;女的就是她妈妈,要疼她。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2
有一次排队买煎饼。
后面来了拖着行李箱的一对男女,什么都没说,径直走到队伍的最前面,挡住了一位中年大叔。
快快快,赶紧给我们来两个煎饼,我们要赶火车!两个人丝毫不客气,冲着煎饼师傅大喊大叫。
哎!中年大叔清了下嗓子说,排队!排队!排队!
我马上要赶火车呢,一会儿就晚点了!拖行李箱的女孩义正言辞,还督促着煎饼师傅。
我家孩子哇哇哭,也等着吃煎饼呢,排队排队!中年大叔眉头紧皱,一脸不悦。
我们就要两个煎饼,一会儿就好,特别快!拖行李箱的男人对中年大叔笑了下。
我的那个煎饼不放葱!中年大叔不搭理行李箱男,对煎饼师傅说。
你这个人做人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这么自私自私,就知道为自己着想,没素质。行李箱女口无遮拦,大喊大叫。
接下来,如果不是众人劝阻,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你赶火车,凭什么全世界都要让着你?你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是垃圾?你着急赶火车,别人着急哄孩子就不行?别人自私自利,你就道德高尚?
总有些人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判断全世界的对错,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所有人对自己的喜恶。
3
一本心理学书上说,这叫角色定位。
一些人善于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角色,通过一次次控诉、呐喊,确认自己是谁,明白活着的意义,更重要博取同情,引发关注。
感情里,总会有人一直认为自己跟了谁是菩萨显灵、拯救世界。而且,当两个人吵架时,每一次都会控诉:要不是我嫁给你这头驴,你能娶上媳妇?还不赶紧感恩戴德。这句相似的话,能说一辈子不厌烦。
职场中,总有一些人是看谁都不顺眼,天天嘴边挂着“换了其他人,我才不会管”、“我给你说实话吧”、“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口头禅,总觉得公司欠了他二百五块钱。没了他,公司分分钟就要完蛋。
这些人,鲁迅笔下有一个名字,叫祥林嫂。
其实,抱怨并不可怕,要命的是贯穿了一生。
生活的本质不是挑三拣四,而是包容地接受所有。因为,你不试着改变自己看世界,最后这世界会把你变得面目全非,没有激情,没有热情,没有梦想,没有希望,唯一可做的就是挑刺。
我想,每个人都喜欢简单而非复杂,不是懒得与世界讨价还价,而是愿意微笑着看遍人生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