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葫芦娃真人版翻拍娱论娱乐 |
分类: 娱论 |
文|邹邹有理
经典动画《葫芦娃》要翻拍?有小伙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上,发现一部名为《金刚葫芦娃》的电视剧赫然出现在拍摄名单中。无论从剧名,还是从上面撰写的故事梗概都能清晰的看出,这的确就是我们童年那部经典的动画片。此事经过媒体报道,网上网下抵触责骂一片,“毁三观毁童年”、“请别糟蹋我们的童年回忆”……似乎这一次大家的意见一致,并不看好也不支持《葫芦娃》的翻拍与改编。按理说,翻拍经典、贴近现实,更能更好的传播经典弘扬精神丰富荧屏,为什么大家不支持也就罢了,反而齐声抵制要求不拍呢?
原因:水准低劣剧情雷人
客观上看,由于现代影视拍摄技术和后期剪辑合成水平的发达,加上化妆、服饰、灯光、音响等多种技术因素,翻拍作品本应比最初版本更成功。但是现在的国内翻拍剧都在“雷人”上下功夫,不仅水准低劣还剧情雷人。新版《西游记》中,高老庄的高翠兰完全爱上了猪八戒;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了真情。在老版《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直言:“你可以用各种不同风格去拍它,但它的精髓不能变。师徒四个人西天取经,大家都在找女朋友,那还是《西游记》吗?”虽然现在的摄影技术跟后期剪辑水平高于之前,但是这些翻拍的经典剧往往让人惨不忍睹,要么特效渣到底,要么化妆模仿哈利波特。如此忽悠加骗人的伎俩,你说中国观众再善良也不能容忍你一而再的瞎嘚瑟吧?
既然大家一直都不喜欢翻拍剧,为何屡禁不止呢?
1、
2、
3、
4、
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被骂得厉害,但是这几部翻拍大戏还是让导演更火了,张纪中凭借自己的金庸系列早早挤进了“金牌导演”行列,高希希凭借着《三国》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对象,李少红凭借着《红楼梦》更上一层楼,今后必然也是“金牌导演”系列中的一员。 导演这个行业很讲究江湖地位,就好比运动员得了奥运会金牌之后身价立刻会发生质的变化。导一部大制作的经典名著之后,导演基本上可以横行于娱乐圈这个江湖了。
5、
虽然势必要被苛刻的观众用来跟老版作品对比,但是能在经典名著的翻拍剧中露上一面,对于所有演员来说都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身价不仅能翻番儿,在全国人民面前都能起码混个脸熟,运气好的,更能迅速上位跻身一线。当年李亚鹏就是在张纪中导演的“慧眼”下成为第一代内地金庸武侠剧演员,《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让他彻底甩掉了温吞的偶像帽子,跻身实力派明星,迅速让全国人民熟知了他的面孔和名字。
对于半黑不红的二线明星来说,出演经典翻拍剧主角是冲击一线最便捷的方式之一,而对于娱乐圈的新人来讲,能参演一部经典翻拍剧更是迅速在圈内立稳脚跟的捷径。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翻拍经典上报时审核要比原创剧本容易通过。
承上解释,你知道为什么翻拍剧横行的原因了。又有谁敢肯定,这一次是不是制作方的前期炒作呢?
相比于翻拍经典剧,不为文化只为钱的初衷,国内综艺节目确实应该给予褒扬。不要说全是引进版权的复制,全是娱乐的盛宴,起码这里还有中国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比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黑龙江卫视的《最爱中国字》。前者是考验单个中国汉字的实力较量,后者是中国成语典故、诗词的比拼与传承。两者相比较,我偏爱后者。每一个成语或诗词的背后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你总能从每个成语、诗词背后知道中国某一段历史的样子,你也总能从这些成语、诗词中了解到中国真实的历史。如果说电视传媒是披着娱乐的外衣,那么经典剧可以涂脂抹粉装扮之后娱乐大众,但真正的内核应该是传承文化,这一点完全没有了。到最后,我们也只能给予《最爱中国字》这样的文化节目达到传承文化教育大众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