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新闻娱乐让人咋舌(图)

标签:
天津球迷国安泰达北京球迷邹邹有理央视休闲 |
分类: 邹邹杂谈 |
中国的名片很有讲究。为了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专门的仔细研究过,但绝不是闲来无事的消遣,而是通过自身经历引发的一番思考。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候会接触一些貌似看着很牛B的人物,而且大家的名片上往往都是职务很高,最小的是经理,最大的是董事长,其实我一直知道“名片,名片,就是明白着骗人”的伎俩,但是还一直深深为自己名片上光秃秃的职务感到悲哀,确切的说是虚荣心的自责,为此在上个星期,有同事要重新启印名片时,我们还刻意商讨给自己挂一个什么头衔更加合理,主管?貌似还是属于工薪阶层;经理?在我们单位按编制来说,叫经理却又是格格不入;总监?主任?毫不掩饰的说,我们最大的领导就是主任。一番思想的纠葛之后,还是决定保留原来的职务“以观后效”。为什么邹邹会拿着名片的事思前顾后,肯定会引起争议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某位高人告诉我,“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就拿官场的职务区分来说,如果是某某巡视员或研究员,再大级别都没用,相反如果是某某主任或所长,旁边注明“正处级”,哪怕“正科级”,那个含金量就高了,高的是说话算话。办户口打通派出所的关系要找户籍民警,办执照要找对归口科室的科长,连摆摊都要找对管这片的城管。一张小小名片,绝不仅仅只是忽悠与被忽悠的关系,而是现官与现管的利害关系,而我的矛盾在于,自己究竟是现官还是现管?如果说邹邹的个人事小无足轻重,那国家级媒体央视的现官本能效应在中超比赛中诠释的淋漓尽致,央视新闻娱乐让人咂舌的背后让我们想到更多,却又想不到太多。
球市日益火爆的中超联赛也重新开始吸引大众跟主流媒体的关注。我承认,我不是球迷,更不是中国足球的球迷,平时对体育关注甚少,只是对几个重量级体育明星的亮相搂上一两眼。按说中超比赛跟我无缘,但引起我好奇的却是北京、天津两地球迷大打出手、血洒赛场的悲壮新闻,接着再配上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受伤人员新闻图片,简单的一则体育新闻就成了公共安全事件。有意思的是,作为媒体本应该公正对待这次球迷的冲突,毕竟来说曾经球员的冲突比比皆是,第一时间客观公正的将新闻事件告诉大众也就行了,没必要带着私人感情色彩站在某个方阵摇旗呐喊。有人说,天津球迷受伤最重,好么,天津的一家媒体接着用《天津球迷工体惊魂夜
从地方媒体到央视一幅皆是“我是来打酱油”的旁人摸样,却又用自己的特色传递着不同声音。貌似当年“艳照门”等不良事件在传统媒体上的传播往往都以传统道德批判为表象,内核却依然是窥私和窥欲的人性,不然很难理解为何众多的传统媒体都乐于采访路人、请教专家。就众所周知的问题去采访路人,最后得到的结语往往都是预设好的、千篇一律的谆谆教导,还好,我们现在有网络,对于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单一,如果你说我关注的是中超比赛的打架事件,我承认我就是爱看热闹,但为什么像我一样爱看热闹的人总是窥私、窥欲的本性在先,最后却引发众人的厌恶而重归传统呢?原因很简单,最真的才是最好的。
我决定了,在名片上只打一个名字跟电话,其余一概不写,现官还是现管,自己猜去吧!
北京球迷侮辱性标语到处可见
一位北京球迷竖起中指,大声骂街
天津球迷与安保人员发生冲突
天津球迷焚烧国安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