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光诗意 文/大荒

(2013-05-18 17:32:37)
标签:

大荒

仿佛人间的前夜

海峡诗人

诗人阳光

汪有榕

分类: 诗意生活

 阳光诗意 文/大荒

阳光诗意

文/大荒 

1

五月,是福州最富诗意的季节,有一些云,有一些风,有一些雨,雨都下在地上,鸟都飞在空中,还有阳光,比其它季节都更为细腻的飘浮在空气中,让人感觉出懒洋洋的节奏来,在懒洋洋的节奏里读阳光的诗,惬意。

所以,阳光,有时候是一个诗人的名字。

 

2

阳光传来的诗歌文件,取名为《仿佛人间的前夜》,这名字我想了很久,主要是时空的一种联想,又有点像逻辑的一种推断,我不知道阳光对现实的真实的态度是怎样的,是一种恍惚?还是一种期待?又很像都不是。都不是是因为我在五月的阳光里读了阳光的诗。

但无论怎样,阳光是一位诗人,真诗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做诗人容易,至少在当下。

做真诗人难。

 

3

其实真诗人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记得前一阵子在推介一个诗人的时候我曾经这样说过,他的所见的现实的关系是天生的诗意的关系,这关系的发见,绝不是对现实的一种思维的描述,哪怕是很深刻的、一层两层的扭曲或是拼接,它一定是很自然的发见。我喜欢用发见这个词,因为它始终没有离开过真实的感官。

而阳光在这里所发见的不是现实的关系,我以为,更能触动我的,却是其中的节奏。阳光的作为诗人的感觉更多的依赖于这样的一种节奏的聆听,以至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阳光的工作一定是与音乐或是戏曲相关联的,其实不然。

诗歌从一开始就是节奏的产物,毫无节奏或是韵律的,哪怕写得再深刻,也还无法和诗歌联系到一块的,这还是我自己的喜好,而且,这样的喜好在阳光的诗歌中得到了回应:

 

《月光》

 

开始只是席上的冰凉,你用暖茶的手来焐暖它

再然后是水的惊讶

别惊动它的叫。月影,从你贪杯的肩上,一点一点的斜下,是一件

看不到缝的天衣,一点一点接近生命的翠。搅着风的玩笑,取水的霜墨

映染荷的暗房,四处是探访的水声。是丝竹轻弹的弦,比渔网

要柔,细细的薄透,落下最柔韧的痕

以单数的相思开始,以偶数的忠贞相偎。山岚常常听错夜的脚步,像你恍惚过

夜的手势,夜的暗语,你保有明月的巢。目光中总是飞翔的月形

总是如水的欢叫,一个盲女翘首的笛音,把阴影荡开

把痛苦惊碎。它涤荡过的青丝,像一把梳子

它沉浸着幸福,又把幸福给了旁观的鸟。我不艳羡

它竟直站着我横亘的笛上,恰似拨月的手

月光照过来,暗香浮动。梦鸟不惊

它拂过更大的荷花,翠绿的衣袖,细小而生动

 

读这样的诗,就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时缓时促,时高时低。又有些像词曲,在缓慢的双节拍中忽然的夹杂进一个两个的单节拍,有一种嘎然的感觉。比如“看不到缝的天衣,一点一点接近生命的翠”,这“翠”字用得很舒服。

 

4

我不喜欢黏着于现实的诗,诗人可以是因现实诱发而创作的,但他的作品一定是超然于现实之外的,否则,则落实。

借题发挥有时候更像一个诗人的本来状态,也就是,当现实的或是非现实的某个事物触动了诗人的神经,诗人不再客观的描述那是什么,而是借助自身的心灵折射出一幅奇妙的幻象,所以,本质上,我是喜欢非现实的或是超现实的,它不是类似象征的那样将眼前的物象着落于某种意义的实处,换言之,它只是众多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中的一个要素。雨不再是雨,巷陌不再是巷陌,让声音超出它的意义。

 

《静 物》 

 

停止摇晃之后,孩子们落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们梦想着开枝散叶,他们捧出自己青涩涩的身体

光源,角度,削尖的笔,

慢慢描摹一幅静物的脸

孩子们在隔壁哭着,像隔着一重梦境

但是他们一动不动。坐在洁白的床单上

面对一个中年尚未倒空的陶罐,欣喜于靠近

并且倾听它体内、令人羞愧的饥肠辘辘声

 

“孩子们在隔壁哭着,像隔着一重梦境”,诗,总是从这样的感觉出发,回归于悠然的律动之中。

阳光是一个悠然的人,他在静静聆听着周遭的声音,然后写诗,至少,我还是这样认为的。

 

5

本质上,阳光的诗歌观是破旧的,但有时候破旧的事物比新型的事物来的更有价值,而且,就这价值观而言,似乎也是我近年来莫名其妙的逐渐形成的。

阳光的这本诗集分成六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辑:早年流失的星.

第二辑:回家的感觉真好

第三辑:被阳光微博了的诗语

第四辑:“禅意诗选”

第五辑:新古典主义

第六辑:在浮世,与诗歌为邻

 

从这些标题来看,当下,在阳光的眼里只是,也仅仅是浮世。阳光则更多的返回过去,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无论是意趣的还是思维方式的。且不论阳光的禅境修为到什么境界,但佛陀的意象已经在他的诗歌中摇曳成一株菩提。

 

《梦境》

 

此刻,你睡姿昏沉

像一团蛋打的薄雾

我是你怀里蜿蜒而上的山道,我不哭也不闹

均匀的鼻息纠结着

就像风雨后

淡出的人影与淞雾总是那么

贴切地单薄

 

阳光能够这样的去体味生命之轻,有时候要比那样的去体味生命之重来的更加彻底而且,接近无我。阳光不是经禅的人,但从他的诗中常常看到阳光用经禅的一双眼,来描述自身的浮世情感,又如他常常引用的“弱水”“一瓢饮”之属,也可以见出他的浮世的深浅。

而阳光的《新古典主义》一辑,我倒是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那是“诗话”的传说,也是“我化”的传说,单这表层来看,恰恰与他的《禅意诗选》一辑相悖谬的,因为,据我理解佛所说意,应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若从无我处细细追问进去,又仿佛成了《新古典主义》一辑中的众多的“我”了,这又让我想起《金刚经》里的一句话,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释尊。

 

6

总之,能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便是一个完整的人。我感觉,阳光是一个这样的人。

阳光的诸多诗意也是从这样的一种密闭的空间里出来的,我甚至可以想象阳光的创作状态,那眼神应该是飘忽的,于现实而言,那焦距始终是迷离的。

所以才真。

 

2013-5-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