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古典主义的歌者
——读阳光的诗集《仿佛人间的前夜》有感
廖青/文
阳光的诗集《仿佛人间的前夜》即将出版,由衷为他高兴。这个外表青春、充满活力的诗人,可以说,是用诗歌来歌唱生命。在他生活中,可以没有好吃好喝的,却不能没有诗歌。
我与阳光因诗歌结缘已近十年,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很多事情没有去回忆就会躲藏在心灵的深处,好像从来没有存在。一旦有个契机想起就如同在昨天。2004年开始我们的民间诗歌聚会就定期开始了,我和阳光等人是最初的组织者。没有任何功利性,没有任何动机驱动,就凭着诗歌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号,就把隐藏在这个城市各个角落中的诗歌爱好者聚集起来。最初的聚会地点在五四路的一个茶馆,柔和的灯光,氤氲的茶香,轻松的音乐,直到现在我还怀念那里的环境。每次聚会结束,都是夜深人静。骑车回十几公里以外的仓山区家中,冬夜清冷的空气,宽阔的五一大道,我像齐秦的歌曲《狼》中的那匹狼在孤独的巡行。车轮滚滚,在时光的隧道中,在诗歌的光芒照耀下,我们的诗歌沙龙在孤独而坚强的生长着。我和阳光经常商讨如何办好诗歌沙龙,制定了实施细则,精确到沙龙进行的每一分钟。比如为了让不善言辞的诗友都能有发言的时间,规定了每个人发言3-5分钟,实在控制不住的也不得超过10分钟;我们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谁都是平等的,不论社会地位、年龄甚至诗歌水平,谁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但又不是机械的章程,毕竟还可以突破三五分钟的限制,只要主持人控制得当,实践证明还是可以满足大多数的人的需求的。
每次的聚会大家开始都有些拘束,谁都不想先发言,常常冷场。那时印象中阳光显得很低调,与他对诗歌的狂热的爱好不相称,这也许是他那时自信心尚且不够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彼此间熟悉了,气氛逐渐热烈了,往往有人突破规定时限甚至超过十分钟,好几次都到吃饭时间了大家还言犹未尽。一次的聚会,就是一次人生的盛宴,一次激情的释放。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许多外地的朋友不辞劳苦,就像竹心,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从古田赶来参加聚会。五四路的茶馆不能作为据点后,我们辗转于福州的各个角落聚会,一次甚至在即将拆迁的茶亭街一个婚姻介绍所里聚会。因为就在沿街车水马龙声音嘈杂,和善的老板还找来几块布匹将窗户蒙上。我是个唯美主义者(绝大多数诗人都是),始终认为谈诗歌这种美妙的东西必须在茶艺居这种幽雅的环境里。从此后我坚持每次的聚会都放在茶艺居,费用由大家AA分摊,当然我有言在先,自愿原则,也可以不交。某些确实为生活所迫无力支付的诗友和大家分摊后还剩下的部分一律由我垫付了。从一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大家能聚在一起,多么的不容易啊,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也许谁都不知道,这个冷漠的城市里还有这么多和自己一样爱好诗歌的人。这些日子,参加沙龙的人来来往往,阳光、梅花和我是最忠实的参加者。所谓福州诗人,其实大多指的是生活在福州的诗人,是这个城市的移民,就像梅花和鱼从长乐调或考到福州当教师,猛哥跟随父母从江西回福州老家,雨花在郊区的山上辛苦工作多年才得以下山,岚岛不到三十已经是中学校长依旧从海岛跳槽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更厉害的是田铭,不但凭一身本领从穷乡僻壤考到福州长乐当教师,还找到一个正宗福州美眉当终身伴侣,从此在这个城市有了立足之地。空间的扩展人生的变迁,容易使人产生更深刻的感悟,诗歌也就成了最好的寄托人生感悟的载体。而阳光,似乎是这其中极少的真正的福州本土诗人,生于榕城,长于榕城,诗歌创作实践都在这片热土上。在这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南国城市,在世人皆说福州人精明、现实的民俗中,阳光爱好诗歌二十年如一日的行为无疑是特立独行的风景。
翻看阳光的诗集,感到一股柔和、古典、风雅的气息迎面而来。新古典风的诗歌,在阳光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这与他的个人性格和人生趣味是相吻合的。他用现代诗歌写杜十娘、李清照、孟姜女、红佛女、西施等古代女性,将诗性想象的功能推到了极致。黑格尔认为,诗歌要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的世界。在阳光的想象世界中,这些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的女性,又好像重新投胎一样,获得另一种形态的生命。
《虢国夫人游春图》里写到:
翻过了褶皱的梯田、而荒凉的宽额正承受无主的恩泽
秋空下雁飞过,你惊见辽阔的麦地身怀暗伤。
“
你说:“适度的暖气里适合落崽。”这个让你无限遐想的初恋之地
种马一车紧挨着另一车,所有的子嗣.婢女
所有的美差和随从都火一样的烧了“。
唯有它,残白残白
一束干涩的老梅在伤角的风中微微抖动,花说谢就谢了
像这低头想吃些新鲜的老马
踢踏着麦芒的新杆
这样细致入微的想象,将情感渗透于生活形象,情景交融,充满着变形、变质和变理的形象,这种奇妙的现象真正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宿命和日常生活的透视。但是对于诗歌来说,外在的描绘不能太拘泥,否则就会失去内心的自由。诗人描绘对象的特征已经不完全是客观生活的特征,而是个性化的意象的提纯。这种提纯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描绘式的,类似绘画中的白描,一种是浪漫式的,也就是直接抒发感情,一种是象征式的,也就是把感情寄托在客观对应物上。在阳光诗歌中,这三种手法都在交叉应用着,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
《六月雪》中,
雪,落下
落在六月单薄而柔弱的肩上
我,只是个无门可诉的弱女
这是白描的,以正常的视觉信息为主。在情景描绘中渗透出弱女子孤苦伶仃的感情。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
别守着一张如簧的怨舌,不忍说出内心的后怕
一夜刻骨的销魂,白首随时都会被一阵风刮倒
像我定然手捧的明珠,已不在惊心于你瞬间的反悔与辩白
痛从骨子里来
与生俱来的消亡也已释然
像一把反弹的琵琶,情弦说断就断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描绘了,而是带着愤怒自白的抒发,这里有语言、动作、场景的交融,感觉和知觉的交织,
表现出主人公凄凉、怨恨、愤怒的复杂心态。
相对于两种方式,《跟着唐僧走,我是一只会念经的猴子》就显得颇为晦涩。这首诗表达一种对生命现状的无奈感,人生的压迫和拘束感。它没有直接作情绪的宣泄,而是为这种情绪找寻客观的对应物,就是无所不能又受限于紧箍咒的孙猴子,这只猴子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这种情感与现实世界的契合点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自由,都在自己内心世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而现实,或者说历史条件,就像紧箍咒,约束我们的生命状态,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个人终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这样诗歌,意象独特新颖,可多元化解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