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千万不要一身佛气

(2018-02-14 15:07:10)
标签:

it

财经

教育

历史

文化

南怀瑾:千万不要一身佛气
新春寄语:别傻、别装、别端着

微笑,自在,纯粹,真诚,敬畏,谦逊,精进

是一个人保鲜的基本路径

毕竟,生命就是一种大自在

回归纯粹和童真

活出一个开怀创造的赤子状态


偏偏有一些有点成就的人

自己把自己捆绑起来

举手投足都要显示自己的高深

殊不知

违背了生命的活泼泼本元

试图用外在的幻象妆点自己

只能是自取其辱


千万别着相,千万别端着

千万要真诚

千万要微笑

千万要自在

千万要纯粹

千万要好奇

千万要喜悦

千万要敬畏

千万要谦逊

千万要精进

最重要的

千万要把内在无穷性的自己

凝结成造福人类的绝活

这才是生命的最终价值

这才是生命最大的回报

新春最想说的话是:

活出人味,活出素,活出自在


——王育琨手记




千万不要搞得一身佛气

文/南怀瑾


《维摩诘经》没有一点形式主义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


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有一次有辆基督教的宣传车开到我家门口,讲了两个钟头还不停,我已经忍辱波罗蜜吃了好几个了,只好写张条子递出去,上面说:上帝曰不要骚扰别人的安宁。他看了只好把车开走了。


人家问我递了什么条子,我说是道教张天师画的符,只有他懂我懂。所以,不要搞这么多形式,反而引人反感。……


就像我说许多学佛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有同学讲电话,跟对方说要“供养”什么东西,我在一旁听了就骂,讲什么“供养”,讲把东西给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养”!


为什么满口佛话?学佛久了以后,讲起话来就用另外一套术语,这就是学佛不通。大乘菩萨学通了的,嘴里没有这些术语。什么“般若”“供养”“布施”“因缘”都是术语,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这一套,要用普通的话来讲。很多朋友对我说,来这里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学生不正常。我说,对!这些学生不正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非要作个庄严的样子出来不可,多讨厌!所以社会常看我们这一群人是疯子。


学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干久了就有职业病。像我当老师当久了,就爱骂人了,看人都不对劲。我一出去到外面就随和得很,像前一次,人家一定要请我吃饭,还请了教育部的次长作陪。吃完了饭,这位次长对我说,“老师啊!我学了个东西,你终席没有喝过一杯酒,没有吃过一点东西,没有说过一句话。”


其实,人家敬酒我也要举杯作个样子,每一道菜我也沾一点就放下了,人家说什么我就说“好,好,是啊,是呀,谢谢。”我决不会像你们一样,摆个道貌岸然的死相,犯职业病。人家恭维我世界闻名,我就说没这回事。说我学问好,我就说我是跑江湖的。说我懂禅,我就说“我只懂馋,来来来,快吃,快吃。”


我一再说,学佛是学解脱,学道是学逍遥,结果很多学佛的人既不解脱又不逍遥。维摩居士告诉我们要解脱要逍遥,怕你被法困住了,所以他跟着说,“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


你学佛学得满嘴佛话,满脸佛气,那就是众生颠倒。本来好好一个人,又油漆上这么多东西。人生已经被很多绳子捆起来了,结果想解脱这些绳子,又到解脱绳店里买了些绳子,菠菜(般若)啊,金菇(真如)啊,再往自己身上捆。所以说:法想也不对,法想也是颠倒。一念颠倒就是大毛病,还是要丢离。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M5SdPkqTerkQ0iaC9JBWvtWuv7xaVLKqvFovoib8FKKricOw79IROIeicFereVGC219gZ5tGkeM8KVeVgvLsggsOA/640?wx_fmt=jpeg


佛在这里说菩萨也有障碍,菩萨的障碍在哪里?


“见解为碍”。什么叫见解?见就是观点,主观的成见;解就是理解、注解。有些菩萨虽然有某些程度的解脱,甚至不被烦恼困住,不被妄想困住,不被生死困住,这些都困不住他,解脱了。


解脱的道理就是中国俗语所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在佛学来说,就是地、水、火、风、空五大。但却被自己的见解把自己障碍住了,就算在见解上得到了解脱,“犹住见觉”。


悟道的观念却忘不掉,停留在道的境界上,就如苏东坡描写庐山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看不清楚自己。举个例子,如学者们,一看就知道是读书人的样子,商人就有商人的样子,军人就有军人的样子。


我常常说:假如学者没有书生气,军人没有粗暴气,商人没有铜臭气,这是第一等人。这就是“犹住见觉”的道理,自认为学问好,表现出一副很潇洒、很有学问的样子,如此定了型,便是被困,被自己的思想、观念束缚,被自认为得意的事左右。


佛在这里说:得道的菩萨被道困住了,所有说:“觉碍为碍而不自在”,自己总觉得自己觉悟了,看别人总觉得不对劲。等于刚刚学佛的人。一看到人就合掌了,然后满口佛话,见人就问你吃不吃素呀?没有吃素!唉唷!阿弥陀佛!好像不吃素就罪大恶极似的,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我平常最怕碰到这种人,令我毛骨悚然。但是,这种人也有个好处,就是佛教界常说的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这些人就是学佛一年的境界,到处都是佛。“学佛二年,佛在大殿。”佛离得远了一点,他身上的佛气也少一点了。“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嗯!差不多解脱了,越学得久,佛离得越远了。至于在座有些同学学佛学了十几年,那就“佛在无边”了!(众笑)


这是笑话,但是,你也不要把它当成笑话。什么叫解脱?不要以觉碍为碍,那就得自在了。学道而没有道的味道,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实,你看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也跟大家一起去化缘吃饭,吃完饭,收衣钵,自己还去洗碗,把衣服折叠好,然后洗洗脚,敷座而坐,把座位上的灰尘擦一擦,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行径,多平实。


千万记住,平实就是道,平实就是佛法,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气,怪里怪气的,弄得与平常人不一样,那就不平实,那就有点入魔了。


  ——《圆觉经略说》

 

来源:网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Lj2s01FCLtTm9bDhNLXrLibJhdkuFCuibviagQhfibAoAqBn6tpABAee2ibuC5iapIEd5YQdXso2d5jLACL4IAx7oibw/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Lj2s01FCLtlSAVV73tzM5ibWaQNe1ydMjZWyLVlACnYtV8YtB9lfia8P6dia2nDqQo4Zp1xHribQ0pF4hicicicXWOKw/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Lj2s01FCLs7yZX9SfgAW5vB1bFjiaaN4opqUcrs1Oj7dH79S8sDMypbmfibN6787w7ApB9wpiaMqf9X4uubNvnhQ/64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