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育琨:你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了吗?

(2017-07-11 06:17:25)
标签:

it

财经

教育

历史

文化

王育琨:你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了吗?

你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了吗

   

真空妙有,利他绝活,用不同凡响的产品改变世界,这是生命的支点,也是撬动地球的支点。


乔布斯走了,却能够唤醒美国人、中国人、欧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等的生命感和价值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王育琨



  你十年寒窗,有着压抑不住的冲动和梦想,你憋着一股劲就是想干出一点轰轰烈烈的事业来,我要问:你找到撬动生命的支点了吗?你找到撬动这个地球的支点了吗?



      你做企业N年了,你不喜空谈,你崇尚实干,你想要去全球市场上并购整合。除了对你表示敬仰,我还是要问:你找到撬动企业的支点了吗?你找到撬动你所处行业的支点了吗?你找到撬动这个地球的支点了吗?



        如果你感到我这个问题唐突,感觉到一时无处着手,那么你就别去想它,就闭上眼睛,沉静一会儿。



  我们设想,把我的问题提给斯蒂夫·乔布斯,他又会怎么回答呢?乔布斯的不同凡响,你一定与我一样心仪:把一个消费类电子公司做成全球市值最高;一个人颠覆了通讯业、音乐业、影视业、个人电脑业、物流业、软件业等等所有他曾经涉足的行业。并且,还不只如此。他走了,却能够唤醒美国人、中国人、欧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等的生命感和价值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中电电气(微博)集团的董事长陆廷秀,眼中含着泪水,一字一句地说:“如果我能像乔布斯一样,不松口,保持对产品极致的追求,那么我的公司将不是今天130亿元,而至少是500亿元了!”陆廷秀感叹,他对极致的追求放松1分,他的团队就可能放松2分、3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的极致呀决定成败!



  如果我把问题直接提给乔布斯:“你撬动地球的支点是什么?”



        乔布斯的回答也会让你诧异。他的妹妹描写,乔布斯临死时,眼睛先看向她,再看向他的儿子,再看向夫人,最后眼光看向右前方,一抹神采飘过,充满了向往,最后闭上了眼睛。



        乔布斯听到我的问题后,或许会眼睛看向右前方,一抹神采呈现,一副向往的样子。他会说及少年往事。



  他17岁皈依佛门,18岁上学,19岁辍学。在那个躁动的年龄,他开始感觉到了深切的厌倦。他厌倦了美国社会极端物质化的追求,厌倦了成功学的熏陶:你必须在一个早上致富,你必须在一个早上成功,否则你只能耻辱地活着,你就是有罪的。他厌倦了这些。他要去印度寻访神性的大师,他要去追求神性的永恒。



  在印度,他开始跟掉进冰窟里一样,彻骨寒。他看到众多的印度神性大师,在那里享受着民众的供养,却对民众的福祉没有丝毫在意。从古至今,这样的大师多了去了。显然,乔布斯不想复制他们的人生。还在17岁时,乔布斯就在思考“如果今天是我活着的最后一天,我该做什么?”



     后来,他离开喧闹的都市,来到了靠近尼泊尔的乡村租了个小房间,在那里面对着珠穆朗玛峰,他呆了半年。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pLj2s01FCLuwnYcHfHxRuLd2WpVfK9saBya7woOJwicUwwibCk26htA9xtL2n0xHzaetGpsicf5eibYNVqn1TfLx0Q/0?wx_fmt=png


         一天,他在乡村小屋里打坐。突然,一道热流涌进他的涌泉穴,流遍周身。他睁开了眼睛。房间里不太亮的电灯强烈地吸引了他。点灯,在美国在新德里无数次地相遇,都没有感觉。那天内心空阔,觉知灵然。


        一如牛顿坐在树下看到了跌落的苹果,电灯让乔布斯有了顿悟:爱迪生没有说他有多少神性、主义、大爱,可是电灯这个奇妙的发明,却把他的主义、大爱和哲学,整体呈现出来。生命的价值仅仅在于“拿出绝活,创造伟大的发明,而不是赚钱”!像爱迪生一样去创造“妙有绝活”!



  真空妙有,利他绝活,这是撬动生命的支点,这也是撬动地球的支点。想通了这一层,一下让乔布斯兴奋起来。他苦苦寻觅的东西,终于在他落寞的时候呈现出来:通过创造物质上的绝活,把他改变世界的美梦落地。


        

        这是乔布斯的初心。这也是他的哲学支点,生命的支点。凭借这个支点,他撬动了地球。



        您找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吗?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pLj2s01FCLuwnYcHfHxRuLd2WpVfK9saOJkYRicslicmr3QRAGVOy3rfZPROY7v1RYSHvT9tkiawXl3jYUw6gicS2w/0?wx_fmt=jpeg


原始出处:《中国经济周刊》

来源:《读者》2012年11期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pLj2s01FCLs7yZX9SfgAW5vB1bFjiaaN4opqUcrs1Oj7dH79S8sDMypbmfibN6787w7ApB9wpiaMqf9X4uubNvnhQ/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pLj2s01FCLsAx57QSq5xOXy4LHs0tJT3D2na2gGiaoDY1YVH4sYlxFk0kQABOecqRvgquYy8Xn8AJ2tz81RdhCg/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