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说历史北京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举人村行摄·视界穿山甲1268旅游 |
分类: 北京故事 |
走进“举人村”灵水(3)细观灵水
摄影/撰文 穿山甲1268
(2008年4月4日)
图1
这是大院门的上半部分,简洁而讲究、粗况而秀美。
图2
门墩上精美的雕刻图案
图3
圆拱形门楼,砖木结构,磨砖对缝,墙体厚实。院中套院,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这也是灵水古民居的特点。
图4
村里的老房年久失修,有的实在不行了,主人就要翻建,但政府有规定,材料必须和原建筑相协调,房子的屋顶和支撑柱以及门窗所用木料都是从山上砍伐的,房瓦则是利用原瓦,即使新瓦也要符合要求。
图5
这是翻建的厢房
图6
无法住人的老房子
图7
屋内的水缸几乎每家都有几个,静静的呆在墙角里,也是一件不错的饰品。
图8
门头沟的古村落,几乎每家屋里都有地道,赵家台的地道甚至贯通全村,灵水的洞口一般设在房内土炕的前边,而地道的出口一般在院子里,这个出口看上去很深,周边水泥加固,洞口尺寸大约600×600(mm)。
图9
南海火龙王庙,建于金代,明清历经重修。庙前门楼为歇山卷洞式,皆以砖石雕砌而成,门楼石额刻有“南海火龙王庙,大明嘉靖岁次丙申(十五年,1536年)重阳吉日重建”字样。
图10
龙王庙前的古戏台
图11
正殿及两厢配殿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图12
龙王庙墙壁上的壁画,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图13
龙王庙屋顶结构,用料硕大简洁,彩色图案十分精美。
图14
墙壁上还有民国时期的墨迹
图15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字
图16
这是位于村西北的灵泉禅寺,现在只有庙门和影壁了,残垣断壁仍让人抚今追昔,体会到当年青烟缭绕、香客云集的热闹氛围。
图17
灵泉禅寺现在是灵水小学校
图18
寺庙前玩耍的儿童
图19
民居门房上方悬挂的木匾
图20
门房右侧石刻木龛,供奉门神。
图21
简洁的影壁墙
图22
“全义盛”门房的红色对联
图23
“全义兴”是个古商号
图24
介绍商号的木牌。
图25
民居冬天取暖的方式就是火炕,柴禾添加口在火炕的下部。
图26
还有的火炕添火口在屋外
图27
古井大多已经废弃
图28
古墙上生长着小草,沐浴着阳光,充满了生机。
图29
透过龙王庙这个小窗口,我们看见了大戏台、柏抱桑等大景观,通过灵水的窗口,我们看见了1700年历史的古村,见证了她在今天还令人称道的充满魅力的细节。
本系列文章:
前一篇:走进“举人村”灵水(2)千年古村
后一篇:走进“举人村”灵水(4)灵水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