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穿山甲1268
穿山甲126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891
  • 关注人气:4,9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2008-03-16 08:10:51)
标签:

图说历史

北京历史

门头沟

赵家台村

越野摄影

穿山甲1268

杂谈

分类: 北京故事
                                走进500年的古村:赵家台(上)
                                     图/文  穿山甲1268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拍摄时间:2008年3月15日
拍摄地点:北京市门头沟区坛柘寺镇赵家台老村
拍摄器材:尼康D200,尼康AF-S17-55/2.8G镜头。
旅行线路:农大-北五环-西五环-莲石路-双峪环岛-G108-坛柘寺镇-赵家台老村
旅行里程:50公里(单程)
周边景点:坛柘寺、戒台寺。
温馨提示:点击观赏大图。
 
  2008年3月15日,初春的周末.
  虽然有些风,但湛蓝的天空上漂浮着大朵的白云,一扫前几天的阴霾天气。在这样明媚的春天里我们要去京西门头沟的赵家台参观。
  “赵家台”以前从未听说过,只是昨天想去坛柘寺,上网查资料,看见了这个在坛柘寺边上的古村落,“铁打的赵家台,纸糊的北京城之说”挑起我探知的欲望,于是决定去坛柘寺之前,先到这个村看看。
  我们的车队是在西五环莲石路向西的出口集结的,上午10:00准时集合后,我们沿着莲石公路向坛柘寺方向行进。到门头沟双峪环岛后左行上108国道,经过10几公里的盘山公路后到达坛柘寺镇,在一个丁字路口上,路边有一块大牌子写着:赵家台,按照指示左转,继续前行8公里就到了赵家台老村。
 
图1、从G108国道到赵家台老村8公里的路全部是盘山公路。胳膊肘弯比比皆是,但车不多,只要控制好车速,不要超车,一切就OK了。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在山脚下的公路上可以看见一片散落在山腰上的平房,那就是传说中的赵家台老村。说老村是区别山下的赵家台新村,老村没有多少人知道,新村因为旅游宣传力度很大,几年下来已经名声在外了。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3、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当拐过一个急弯后,我们看见了路旁“赵家台”的路标。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4、这是赵家台村的路牌,一条县级公路,编号:016,从G108到赵家台正好8公里。柏油路到此没有了,继续前行都是土路,只能行人通过,下坡后就到了赵家台古村。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5、首先看见的是挂着“村邮站”牌子的大院,我走进去看了一下,碰见一个正在做饭的妇女,她告诉我,古村都在下面,现在都没有人住了。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6、这个“村邮站”估计当年是个队部,篮球架上绑着两个高音喇叭,还有墙上挂着“文明村”的牌子,估计队部搬走的时间也就10几年。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7、这是站在“村邮所”的山坡上俯瞰赵家台古村。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8、在古村口我碰到一位中年男子,他告诉我,赵家台的老宅都有500多年的历史,年久失修,加上门头沟超量的采煤,地下都被掏空了,许多房屋出现塌陷,又由于老村建在半山腰上,山洪也对村子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政府出钱在山下坛柘寺的旁边建了赵家台新村,并以很低的价格卖给村民,1993年赵家台老村的百姓大部分办出了世代居住的老宅,搬进了砖瓦小别墅,还红红火火地搞起了赵家台民俗旅游。现在老宅里还会有个别人居住生活。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9、赵家台老宅,基本都是青石板的屋顶,木制屋架,墙面是石头垒制,门窗也都是木制。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0、除了房子,院墙也是石头砌的,这一点与门头沟其他地方的老宅十分相似,门头沟除了提供丰富的煤矿资源,就是盛产石头,给老百姓提供了廉价的建筑材料。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1、屋顶上的小草在微风中摇曳,给老宅增添了几分活力。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2、这家还有人居住,我敲门后,一个上初中的学生走出来,我和她聊了几句,年轻人对老宅一问三不知,只是确认这里现在还住着人。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3、直径有1200mm的石碾子,门头沟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加工玉米要靠碾子了,所以在赵家台我们发现了很多石碾子,几乎大一点的宅子的后院都单设有碾坊,大多数都被遗弃了。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4、这家院子是我们在赵家台村重点考察的。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套宅子是当年皇帝和他的连襟,也就是小姨子在郊外的秘密据点,拿今天的话就是“金屋藏娇”,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不过高台之上的两扇大门,特别是醒目的标语,让我感到与众不同,“走大寨之路,学大庆精神”。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5、这套宅子现在住着一位76岁的老人,他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这是进门后看见的砖砌的影壁墙。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6、这是二进院的门楼和院门,上面有很漂亮的图案,雕刻相当精美,可能这个有着高高围墙的院中院就是皇帝小姨子的闺房。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7、进院后见到的影壁墙,与大门的影壁墙类似。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8、绕过影壁墙就可以进得院来。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结构,不同的是正房建在了西面,南房和北房成了厢房。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19、和进门迎面的那个影壁墙成90度角,又是个土坯的类似影壁墙的屏风,使这个院子更神秘、更具私密性。 土坯影壁墙后面的是院子的北房。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0、这是南房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1 这是正房,共四间。房子的地基比南北房都要高出1米。院子里最大的资源就是这些码放整齐的柴禾,老汉说,他每个月只有100来块钱,买不起煤,不需要花钱的办法就是到山里打柴,做饭和取暖都用柴禾,老汉问我:“现在外面的猪肉多少钱一斤?”我一边回答他的问题,一边看着他的黝黑苍老的脸,他一定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肉,也不知道外边的情况,下一次我会带些肉和好吃的东西,再来看望这位朴实憨厚的老人。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2、正房比南房和北房都要高些,保存上好,但早已没人住了。台阶上的这个炉子就是老汉做饭和取暖用的土炉。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3、正房的木制窗格和窗上糊的报纸,我看了报纸的日期,最近的是1992年的。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4、这套宅子里有很多精美的装饰,门楼上的雕刻。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5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6、砖墙上的墙花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图27、房内都是土炕,冬天取暖,这个东西起的作用就是换气用的风斗。她和房屋的外立面浑然一体,看上去像是一件艺术品。 
走进京西古村:赵家台(上)
 
   这套老宅在赵家台不是最大的,但是最有特点,一些细节很精美,保存也是最好的,个人认为,无论从建筑、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层面上,她都是赵家台最有价值的教科书般的文物。 
 
 
敬请留意:【图说历史】走进500年的京西古村:赵家台(下)
 

 

本系列文章

   1、【图说历史】动人的荒凉-鸡鸣驿之黑白影像

   2、【图说历史】逐鹿·5000年历史的古城
   3、【图说历史】横岭城·记忆中的边城
   4、【图说历史】老峪沟·寻觅逝去的昨天
   5、【图说历史】北京边城三关·长裕城
   6、【图说历史】北京边城三关·镇边城
   7、【图说历史】北京边城三关·白羊城
   8、【图说历史】明十三陵
   9、【图说历史】明十三陵(续)
  10、【图说历史】景泰陵
  11、【图说历史】箭扣长城之秋日光影
  14、【图说历史】春节天坛“祭天仪仗”揭密
  15、【图说历史】春节地坛“祭地盛典” 
  16、【图说历史】颐和园苏州街宫廷庙会
  17、【图说历史】百年兵屯:祈家皂
  18、【图说历史】北京香山的碉楼
  19、【图说历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唐儿庵长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明星去旅行
后一篇:2008·初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