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考作文教学心情语文教育 |
分类: 凡心 |
汉扬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后多用于书面语﹐常指仔细注意地听。
今天,“聆听”是苏州市2008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
考试的时候,窗外下着雨,不知道考生有没有心情聆听这自然的声音。
他们也许会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寻找出“该聆听”的题材,构思些可以让文章得高分的“有意义的聆听”“有深度的聆听”“让主题可以升华的聆听”。
我不很知道他们会写什么,但很多时候看他们的卷子或者作文真就远不及他们日记式随笔那么真实,那么富于真情和真趣。
我记得今年带学生们去尚湖踏青,有学生手里握了游戏机,从车里到车外,从早上到下午,都在战斗。而他写的“游记”仍然有青草、献花、湖光……
如果说加个题目是:聆听自然,凭他一想像,这文章便“创作”出来了。
其实,他未曾与自然握手,亲近,何曾聆听过自然的天籁呢?
如果他要写,那不如写他的游戏,他在游戏里扮演的角色,在游戏里的喜怒哀乐,写他宁愿乘了踏青的车去游历他自由游戏的世界。聆听,感受,那游戏世界里也有真趣。那是属于他的,寄托了他的真情的聆听。
但,
也可以说,孩子们,也许还有我们,已经忘记了聆听了。那一份仔细的侧耳静心专注的感受。
聆听不仅仅是听,就如凝视不仅仅是看而已。他们都是五官的动作,但,它的动态都发自于内心。
我喜欢这个题目,它引得我突然间静下来,想去仔细一回,心也沉静。
扬雄听前世,为鉴今,很有政治家的味道。我们呢,应该可以聆听自然、生活、理想,聆听爱与哀愁,心情与哲思……
它们的美与情意可以在它们发出的细微静谧的“声响”里酝酿,倘或未曾仔细去听或没有愿意去聆听的宁静的心那我们还是什么都不会听到,即便我们能写出“聆听……”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