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一天有七个黄金时段 抓住时间点效率翻倍

标签:
大脑褪黑素博文后叶催产素点效率 |
分类: 综合 |
上午7点至9点:说爱时段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专家就发现,后叶催产素能让身体产生“爱”的感觉,因此有人称其为“爱情激素”。后来,英国研究发现,男性在清晨时后叶催产素水平较高,随后在一天内递减。因此,刚睡醒时是最适合说爱的时间。
推荐活动:告诉另一半你爱她(他);给家人一个拥抱;给远方的亲友打个电话。
上午9点至11点半:创造性工作时段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和成人在上午大脑反应速度较快(老人大脑灵敏度会有所下降)。对学生来说,这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对上班族来说,这个时间建议做些需要分析、集中注意力或创造性的工作。耿同超也表示,休息一晚后,人们通常会有比较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推荐活动:做策划、做设计、思考难题、进行头脑风暴。
上午11点半至下午1点半:午睡时段
耿同超建议,午饭后放下工作,睡个午觉。首先,饭后大量血液会流向胃肠帮助消化,头脑因此变得昏沉;其次,经过一上午工作,耗费了太多精力,大脑容易感觉疲劳,即便此时工作,也会思维迟钝,不如干脆让大脑休息一下。
推荐活动: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从生理角度来说,人在休息时,副交感神经起主要作用,它能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让机体处于平静状态;人在清醒后,交感神经开始起主要作用,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身体准备进入活动状态。耿同超说,由副交感神经转为交感神经兴奋的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很多人在刚睡醒后不会立刻清醒,必须缓一下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神经调节的时长每个人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年纪越大时间越长。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做些简单、不费脑、不需过多思考的工作。
推荐活动:阅读报纸或杂志;整理简单资料等机械性工作。如条件允许,也可散散步,能帮你更快清醒。
下午2点半至6点:沟通时段
此时人体从“昏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因此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这时做。另外,研究发现,睡过午觉、充分休息后,人的性格会变得相对随和、善于沟通,所以可做些沟通工作。
推荐活动:开会、洽谈合作、整理重要资料。
下午6点至8点:娱乐时段
这个时间段人体褪黑素分泌量相对最少,你虽不会感到明显困倦,但一天的工作却会让人神经紧张、身体疲惫。
建议下班后暂时告别工作,让大脑从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如条件允许,最好做些与本职工作截然不同的活动,比如办公室一族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做运动,利于舒缓压力。
推荐活动:购物、做饭、打扫房间、与家人聊天或去健身房健身、打球等。
晚8点至10点:修整时段
褪黑素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调节昼夜节律,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研究发现,人体内褪黑素水平有明显的节律特点,呈现昼低夜高的变化。在光刺激下,褪黑素水平白天偏低,至晚8点开始上升,清晨3点左右升到最高水平,相当于白天的7~8倍,维持1~2小时后开始下降,早上7点左右又会回到白天水平。因此,在晚8点以后,身体就应逐渐做好入睡的准备。
在此阶段,建议做些放松的、不需要思考,且不会造成神经兴奋的活动,让整个人从身体到心理都逐渐平静下来。大脑为睡觉做好准备后,各脏器活动渐渐变慢,有助于在11点左右更好地进入梦乡。
推荐活动:读一本书,但别是情节性过强的小说;听一段舒缓的音乐;看一部情节简单的喜剧电影;选择一项不重要的、反复性的活动,如编织、手工等。
小站一共收录和撰写了近 20000 篇有关健康的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自我沟通/健康心理-人际沟通/综合类健康资讯/特别活动/站长日志文章(分10大类),每篇有配图,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A、自助式加油-为了让您针对性更强、效率性更高地来本站“加油”,以下2种方式可帮您实现“自助式加油”。
(1)查看分类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本博首页右上方的“分类”中点击相关分类(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
(2)主题搜索法:点击本博顶部 “博文目录”,在左侧“搜博主文章”处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的关键字(如“减肥”),然后点“搜索”就会出现本博所有有关这个关键字的博文,供您参考。
(3)去健康的淘宝店逛逛.
B、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博文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写纸条,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加本博微信公众号:24小时健康加油站 (全国首家微信语音养生节目,逾千期,工作日12-13点间播出)也可以互动哦!更多互动请加养生社群QQ群:24025694(2000人)。
欢迎您收藏本博,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
进入首页,更多惊喜!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jiayou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