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广场舞,必知8件事

标签:
健康广场舞博文关节健康饮食 |
分类: 运动 |
时间。一大早不吃早饭就开跳,或者晚上跳到很晚才回家,这都是不可取的。跳舞以下午4~6时为佳。“闻鸡起舞”不可取,因为周边树木、花草等植物未经光合作用,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少,不利健康。另外,晚上6点以后或者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跳剧烈的舞蹈,否则容易造成入睡困难。总的原则是要随节气与天气的变化适时调整,不要过分机械。
地点。社区、小区基本都是水泥或瓷砖地,太坚硬的地面对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适合,长期在这样的场地运动可能损伤关节,尤其很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退行性病变。路边空地、立交桥下也不适宜,车道的灰尘和汽车尾气多,边运动边吸入这种受到污染的空气十分不利于健康。最佳的选择就是小区附近的公园,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的草地或松软的沙地,且要尽量避开风口,通风条件好的室内舞蹈教室也可以。
规模。广场舞多是上百人一起跳,这种大规模的组织虽然够热闹,但也有弊端。如果场地有限,人多密集,空气流通就会变差,对老人呼吸系统不利。人多地广,但音响设备有限,音乐声太小,且离领舞者较远,跟不上节奏,也会影响锻炼效果。最佳规模是30~50人,音响节奏清晰,领舞者和同伴都在视野内,便于舞蹈动作的规范和调整。
时长。群体娱乐容易令人忘记时间,有的人一跳就是几个小时,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回家。事实上,跳广场舞应以1小时为限,冬季要稍短些,以30分钟左右为宜,稍觉疲劳就应立刻降低强度或缩短时间,否则容易导致运动过度,体力透支,反而对健康不利。老年人心血管弹性普遍较差,大运动量可能使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受损,还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增加心血管负荷,进而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病发作,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更要注意跳舞时长。
舞种。广场舞有节奏欢快、动作剧烈的,也有比较缓慢的。老年人多肌肉萎缩,关节附近骨质增生,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一旦跌倒,容易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因此,不管是什么舞种,都应该选择动作幅度小、难度小、强度小的,放弃街舞、迪斯科等难度较大或时间较长的。那些穿插了高难度动作的舞蹈,如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就不要尝试了。即使跳小强度的舞,也应注意循序渐进。一旦出现腰扭伤,应及时治疗、卧床休息。
衣着。跳广场舞时,忌穿着硬底鞋、拖鞋、紧身裤。穿拖鞋有摔倒的危险,皮鞋、高跟鞋等硬底鞋缓冲作用差,容易扭伤脚,衣服太紧则影响血液循环。正确的选择是,穿宽松、吸汗的全棉衣裤,确保四肢气血畅通,以及鞋底柔软且合脚的气垫鞋、运动鞋。
跳前准备。跳舞前做热身可以有效避免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可以压腿、压跟键、压肩膀、简单弹跳等,做5~10分钟即可,或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此外,跳舞前30分钟不宜吃大量食物。但也不能空腹,否则易引起低血糖,导致无力、眩晕等不适感。
跳后放松。跳完舞后不要马上收工回家,应该做一些舒缓活动来放松。可以重复跳舞前的拉伸动作,并多做身体按摩,尤其是小腿,要从脚踝向大腿根按摩,双手合成圈,圈住小腿,将小腿肌肉向上提拉;在膝盖窝处用力按压几下;从膝盖一直按压至大腿根;在腹股沟处用手掌外侧稍用力按压即可。按摩时间15分钟以上,有助彻底放松。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宜跳广场舞,凡患有急性病(如急性肠胃炎、急性气管炎、急性肝炎、急性心肌炎以及感冒发烧),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间,都要暂停活动。血压和心脏不太好者,要合理安排活动强度以及时间,以免发生意外。
小站一共收录和撰写了近 15000 篇有关健康的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自我沟通/健康心理-人际沟通/综合类健康资讯/特别活动/站长日志文章(分10大类),每篇有配图,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A、自助式加油-为了让您针对性更强、效率性更高地来本站“加油”,以下2种方式可帮您实现“自助式加油”。
(1)查看分类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本博首页右上方的“分类”中点击相关分类(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
(2)主题搜索法:点击本博顶部 “博文目录”,在左侧“搜博主文章”处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的关键字(如“减肥”),然后点“搜索”就会出现本博所有有关这个关键字的博文,供您参考。
(3)去健康的淘宝店逛逛.
B、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博文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写纸条,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加本博微信公众号:24小时健康加油站 (全国首家微信语音养生节目,每天12-13点间播出)也可以互动哦!更多互动请加入养生社群-QQ群:24025694(2000人)。
欢迎您收藏本博,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
进入首页,更多惊喜!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jiayou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