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健身5大常见错误

标签:
多人不良习惯中点过多脚趾健康 |
分类: 运动 |
步行看似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健身运动,每个正常人每天都必定会走路。还有人喜欢大幅度甩手,这些虽然看似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可能让你患上走路暗伤。”马特逊还总结了5种人们走路时可能犯下的错误,并建议人们逐一改正这些不良习惯。
步行看似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健身运动,每个正常人每天都必定会走路。但你真的会“走路”?也许你从小就习惯的走路方式并不是正确的,甚至可能让你因而受伤。“大部分走路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的走路是低效率的,这等于变相折磨自己。”英国剑桥专门研究走路的健身专家肯·马特逊表示,“例如,许多人走路摇摇晃晃,颠颠簸簸。还有人喜欢大幅度甩手,这些虽然看似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可能让你患上走路暗伤。
马特逊还总结了5种人们走路时可能犯下的错误,并建议人们逐一改正这些不良习惯。
竞走教练波尼·斯坦指出:“很多走路的人受伤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走的不够直。”而人们走路最容易犯的姿势错误包括两种: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可能拉伤和疼痛。
纠正方式: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错误二、身体太松垮
甩手幅度过大,脚步太大,落地跺脚,这些都是常见的走路中身体松垮的现象。违背常规走路的人,不但会影响速度,而且可能引发胫部发炎和酸痛。
纠正方式:保持手臂紧贴身体,摆臂幅度太大会浪费太多能量。最理想的甩臂模式是保持手臂弯曲90度,手肘贴紧身体,向前及向后摆动。与此同时,双脚迈出的步幅应该统一,并保持正常距离,步幅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影响速度。测量正常步幅的方法很简单,伸直你的一条腿,脚跟接近地面但不着地,然后身体前倾,这时前脚脚跟落地的位置,就是你正常情况下的合理步幅。至于落地时应该稍微轻一点,重重踏步只会浪费了原本应该向前的能量。
错误三、装备不对
很多走路的人带了大量“行李”,却都是没用的,反而忘了最不可或缺的东西,例如饮水。专家提出警告说,携带过多东西,会影响走路健身。
纠正方式:减负。跟通常的看法不同,人们总觉得负重走路效果更好,但专门研究走路的玛丽琳·巴奇博士指出,带了太多东西,走路就会减速,而且肩膀和手臂还可能因为负担过重而受伤。如果你需要带重物,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背包。而且,必须随身携带饮水,据斯坦所说:“很少走路的人补充了足够的水分。”
很多人都觉得走路很普通,因此没必要热身和放松,并且觉得这样更节约时间。然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迟早都会付出代价,例如受伤,身体某些部位酸痛等。
纠正方式:慢速起步,前5分钟可散步,然后逐渐加速,从去“赶一个约会时走路的速度”,提高到“约会迟到5分钟的走路速度”。结束前5到10分钟开始降低速度,进行放松,让身体逐步冷却下来。此外,在停步后,最好做做伸展运动,拉伸手脚。
以下是专家列出的几种有效的步行后拉伸动作:
1. 髋部伸展
2. 抬脚趾
3. 脚趾拉伸
4. 背部放松
错误五、线路重复
每个人都知道锻炼越有趣越好的道理,但专家指出,很多人却懒于规划线路。“许多步行者不愿意计划好线路来保持步行的趣味,他们总是走同一条路,然后又自己觉得沉闷。”
纠正方法:改变场景,走不同的路,偶尔可尝试爬山。步行期间可尝试变速,例如极速走30秒,然后放松90秒;或者走更长的距离,这样可以进一步挑战个人体能,但专家建议每周步行的距离最多只适宜提高5%。而且,偶尔应该休息一两天,避免过劳。
小站一共收录和撰写了近 15000 篇有关健康的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自我沟通/健康心理-人际沟通/综合类健康资讯/特别活动/站长日志文章(分10大类),每篇有配图,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A、自助式加油-为了让您针对性更强、效率性更高地来本站“加油”,以下2种方式可帮您实现“自助式加油”。
(1)查看分类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本博首页右上方的“分类”中点击相关分类(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
(2)主题搜索法:点击本博顶部 “博文目录”,在左侧“搜博主文章”处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的关键字(如“减肥”),然后点“搜索”就会出现本博所有有关这个关键字的博文,供您参考。
(3)去健康的淘宝店逛逛.
B、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博文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写纸条,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加本博微信公众号:24小时健康加油站 (全国首家微信语音养生节目,每天12-13点间播出)也可以互动哦。
欢迎您收藏本博,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
进入首页,更多惊喜!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jiayou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