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不长胖的三个时机

标签:
育儿方正宋体体重喂养 |
分类: 容貌 |
儿童持续肥胖易致成年期慢性病
肥胖症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多因素慢性代谢性疾病。孩子肥胖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饮食、精神等,特别是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就有40%的肥胖几率。“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很多,尤其是对其心血管、呼吸功能产生长期慢性损伤、代谢综合征、消化系统综合征,甚至有的还会影响其生殖功能。”
除了生理上的危害,肥胖还会造成儿童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伤,使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压抑其潜能发育,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等都有负面影响。例如:胖孩子顶着“胖子”、“胖墩”或“胖妞”的帽子,常因体态臃肿、行动不便而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肥胖儿童常有易疲劳和嗜睡等症状,以致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常遭到同学的歧视和老师的批评,易患心理障碍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儿童期持续肥胖是成年期多种慢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脂肪肝及某些肿瘤,其后果是增加了过早死亡的危险性,以及长期慢性疾病状态引起的生命质量下降和沉重的疾病负担。据了解,目前大约有60%的胖孩儿伴有至少一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升高、高血脂或高血糖,有超过25%的超重小胖孩儿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人慢性病危险因素。
营养吸收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有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吃得胖才证明营养足够了。许多家长都存在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孩子吃得胖不一定营养就够了,很多胖孩子也同样存在营养缺乏问题。所以,孩子在饮食的把控上,家长要特别注意。
另外,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有关爸妈对自己孩子进行体重评价的调查,结果在体重正常的孩子中,爸妈认为孩子体重是正常的仅占56.8%,有41.9%的爸妈认为孩子瘦,只有1.3%的爸妈认为偏胖;而在超重的儿童中,有77.9%的爸妈认为正常,甚至还有2%的爸妈仍认为孩子瘦,只有20.3%的爸妈认识到孩子偏胖了;在肥胖儿童中,仍然有23.2%的爸妈认为孩子体重正常。
由此可见,唯恐孩子瘦的父母多,即使超重肥胖了,仍有相对多的父母认为孩子瘦。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喂养过度或强迫进食,使儿童能量摄入过多。所以,转变父母的育儿观念显得很重要。
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
避免成为胖宝宝,预防重于治疗,防止体重增加比减轻体重更重要。孩子肥胖的预防重点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特别是6~8个月、学龄前“脂肪重聚”期(4~5岁),以及青春期要特别注意。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有:
1.孕期避免妈妈营养过度和体重增加过多。
2.围产期保健应包括婴儿喂养的指导,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给予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并宣传过度喂养的危害。在婴儿期,鼓励纯母乳喂养4~6个月。
3.在生后前4个月不添加固体食物。每月测量并记录体重,如果发现宝宝体重增长过速,要给妈妈及时指导,少给、晚给固体食物,尤其是谷类,代之以水果和蔬菜。
4.在宝宝早期要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保护。
5.对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少年,胖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完善,加强营养教育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宣传营养知识、引导正确的食物选择、鼓励多吃水果和蔬菜、去除或减少饮食中多脂、含糖的食物成分。
6.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
7.控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并减轻学业负担。
8.对已经肥胖和潜在肥胖的儿童要进行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改善、追踪监测和临床治疗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但不主张采取饥饿、手术、物理疗法及短期快速减重。
小站一共收录和撰写了近12000篇有关健康的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自我沟通/健康心理-人际沟通/综合类健康资讯/特别活动/站长日志文章(分10大类),每篇有配图,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A、自助式加油-为了让您针对性更强、效率性更高地来本站“加油”,以下2种方式可帮您实现“自助式加油”。
(1)查看分类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本博首页右上方的“分类”中点击相关分类(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
(2)主题搜索法:点击本博顶部 “博文目录”,在左侧“搜博主文章”处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的关键字(如“减肥”),然后点“搜索”就会出现本博所有有关这个关键字的博文,供您参考。
B、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博文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写纸条,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
:)欢迎您收藏本博,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
曾被加拿大中文电台《博客世界》节目,以及凤凰卫视旗下《凤凰健康》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荣登新浪微博名人堂养生专家、新浪健康“博客秀”。
进入首页,更多惊喜!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jiayou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