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24小时健康加油站
24小时健康加油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8,007
  • 关注人气:223,8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认为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七成国人不会吃早餐

(2008-12-11 10:06:33)
标签:

饮食

养生

早餐

健康

分类: 综合

    专家认为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wbr>七成国人不会吃早餐

 

    悠闲地坐在茶馆里吃早餐,早已成为现代人的“奢侈消费”。对他们来说,“早饭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黄金定律”。殊不知,正是这样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百病之源”,让人们的钱包鼓囊了,精神却越发不济了。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中国人20%不吃早餐;70%不会吃早餐。可自古就说要吃皇帝的早餐,吃早饭等于吃补药。如此糟糕的早餐习惯,长此以往,只怕会毁了我们这个民族。”

   专家认为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wbr>七成国人不会吃早餐 人们对早餐的不重视各不一样:有的干脆不吃,认为不吃早餐能减肥;有的是填饱肚子就算,馒头加咸菜或来点肯德基汉堡包;有的是习惯了不吃,吃了反而感觉胃里难受……不管是哪种情况,所有对早餐的忽视都是不对的。

   不吃早餐对健康的危害其实非常大。长久不吃早餐会使得精神不振,甚至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在午饭时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不知不觉吃下过多的食物,不仅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反而更容易导致脂肪在皮下堆积,促使体重增加。

    有些人不吃早餐,最常用的借口就是“忙”。不过这个谎言太容易被戳穿了!想吃到一份营养健康的早餐并没有那么难。每天7点—7点半是吃早餐的最佳时间,早上6点半起床,先喝一杯水,吃点水果,运动一下,再吃早饭。

   专家认为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wbr>七成国人不会吃早餐

 

    大忙人5分钟搞定早餐

    每天只要5分钟,就完全能吃到一顿丰富的早餐。前天晚上可以把第二天要喝的牛奶或豆浆准备好,起床后,只需要微波炉转1分钟,面包和豆浆就立即能喝到嘴,此时一边抄起早已准备好的香蕉,一边就能整衣出门。真要是连准备的功夫都没有,也可以到外面早餐铺买个煎饼果子吃,在面糊上铺一个鸡蛋,只要不吃薄脆,一样营养丰富;或者来点绿豆粥加素菜小包子,都能满足营养所需。同时,办公室里也可以准备一点“备荒食品”,比如巧克力、饼干、坚果等。专家认为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wbr>七成国人不会吃早餐

    早餐最好能够包括三个类型的食品:一是淀粉类食物,如面包、粥、面条、包子、煎饼等,也可以是土豆和红薯之类。再一类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豆腐脑之类。最后是富含纤维、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各种果蔬。

    早餐无论中西,但最好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因为早餐人们很少饮食过量,大部分处于营养供应不足的状态,这时候补充坚果这样高能量高营养的食物,可以提高早餐质量,改善三餐热量比例。美国研究者早就提示,大杏仁、核桃等各种坚果每天吃28克即可,也就是一小把的量。

 

 

 

小站一共收录和撰写了7000有关健康的文章(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综合类健康资讯等),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加油”前必读 //

自助式加油-根据您的需要和兴趣,可在本博首页 “分类”中点击相关主题(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达到针对性强、效率性高的“加油”目的。另外本博首页右上角新增搜索功能也不错哦:)

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文章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

欢迎您收藏本博专家认为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wbr>七成国人不会吃早餐,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

-  全球第一家中文版电子化  24小时健康加油站  -

曾被加拿大中文电台《博客世界》节目,以及凤凰卫视旗下《凤凰健康》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荣登新浪健康“博客秀”。

每次加油最佳时长<30分钟 ! 定期加油,为生命注入能量 ! !专家认为吃早饭等于吃补药 <wbr>七成国人不会吃早餐

进入首页,更多惊喜!!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jiayouzh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