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随地吐痰的7大理由

(2008-03-19 10:12:59)
标签:

随地吐痰

七大

理由

健康

分类: 综合
  
  ■理由一 

  肺结核随咳嗽飞沫卷土再来 

  人的肺部被结核杆菌感染后,会在肺组织大量的繁殖,它还可以通过飞沫、痰液等排出体外。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结核菌的痰液变成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正常人吸入后,肺部会受到感染。 

  常常和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最容易受到传染。 

  ■理由二 

  结核菌湿潮中存活数月 

  结核杆菌在强烈阳光直射下能存活1至2小时,在阴暗潮湿地方可以存活数月之久。痰内的结核杆菌在沸水中只能存活5分钟。但痰里面的病菌会粘到灰尘上,飘浮在空气中,被我们吸进体内。 

  ■理由三 

  呼吸道病都能在飞沫中传播 

  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等,都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呼吸道中的病原体(细菌、病毒)、飞沫、气溶胶、尘埃,和易感的健康人、新病人或带菌者的形式传播。 

  ■理由四 

  健康人吸入含多物质的空气 

  有人通过测定,正常人每天24小时至少要吸入10至12个立方米的空气,否则不能维持人正常活动所需的氧气,其中包含着有害有毒物以及干燥的带细菌的尘粒。 

  ■理由五 

  不能咽就随意吐有悖公德 

  不把痰吐出来而往肚内咽下去,会吞进大量细菌、有害有毒物,有人知道这极不卫生,于是把此当成可以随地吐痰的理由。有痰必须吐在痰盂内,或吐在卫生纸内丢入垃圾箱,这样环卫部门才会做终末灭毒处理,以防造成多重污染传播。 

  ■理由六 

  气溶胶粘少量病毒让人“中招” 

  近年来,人们发现气溶胶也是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气溶胶又称飞沫核,是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典型大小为0.01至10微米,能在空气中滞留至少几个小时。气溶胶有自然或人类两种来源。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流感发病过程中的咳嗽和喷嚏会使气溶胶携带病毒。在进行实验中发现,流感病毒存在于同自然界相同的气溶胶上,少量病毒即可使志愿者感染。有关在气溶胶存在的环境中病毒传染力衰减趋势的研究显示,其病毒传染力可维持数小时。 

  ■理由七 

  许多人丢失了勤洗手的习惯 

  许多人不大重视手的卫生,没有勤于洗手的习惯,更少有护手的认识,岂知手对人而言,某种程度上比脸还要重要。人的手每天可能染上的细菌成万上亿。历经了非典和禽流感后,人们不该忘记净手就是健康自卫。 

  ■贴士 

  肺结核者的利他距离 

  凡是患了肺结核病的病人,在咳嗽时,最好用干净手帕把嘴捂起来,说话及咳嗽时和健康人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以避免传给其他人。如果患了肺结核病,在进行治疗时,最好与家人分室居住,分开吃饭,碗筷分开,每隔10天将碗筷放在水中煮沸5分钟消毒一次。尽量做到少接触,不接近孩子,以免把肺结核病传染给孩子们。也不要随地吐痰。 

  斜站——与人交往的安全角 

  从保证健康的角度出发,两人交谈的最佳距离为1.3米,并最好有一定角度,两人可斜站对方侧面形成30度角为最佳,避免面对面,这个距离和角度,既无疏远之感,又文明卫生。

 

小站一共收录了近4000有关健康的文章(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运动/健康容貌/健康性福/健康心理/综合类健康资讯等)涵盖面广,简单实用。 

//“加油”前必读 //

*自助式加油:根据您的需要和兴趣,可在本博首页左侧文章分类中点击相关主题(如“健康饮食”),直接阅读所有有关健康饮食的文章,达到针对性强、效率性高的“加油”目的。

*互动式加油如果您看了文章后还有疑问,请给我留言或在评论中写下您的问题,我将尽力并尽早以博文、公开征求答案等形式回复您的问题

欢迎您收藏本博别随地吐痰的7大理由好随时查阅,同时也方便将相关文章的地址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们,一个善意的小提醒,会更温馨亲情、甜蜜爱情、深刻友情哦...爱好自己是对所有爱您的人——最高和最重要的回报!愿小站能做您健康人生的好伴侣!记得保护好眼睛,每次加“油”不要太满太长:)

全球第一家中文版电子化 24小时健康加油站

曾被加拿大中文电台《博客世界》节目,以及凤凰卫视旗下《凤凰健康》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荣登新浪健康博客秀

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jiayouzh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