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2015-04-10 18:09:31)
标签:

房产

分类: CC。L.A.。

在谈设计时,关注空间,关注使用,但别忘了还有软体的部分。要在设计中将社区的文化和发展与物质空间联系在一起大概是最难的。

记得台湾的周维崇先生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座衙门,复建完后,参观者知道这里是衙门遗址,说“哦,这里是衙门。”当地的居民却说“我们的衙门不是这样的,这不是衙门。”

http://s16/mw690/001mPJczgy6RocemGYL8f&690

龙应台在《在紫藤庐雨星巴克之间》这篇文章里,有段话解释所谓对传统的“看法”:

       在欧洲的长期定居,我只是不断地见证传统的生生不息,生老病死的种种人间的礼仪,比如说什么时辰唱什么歌,用什么颜色送什么花,对什么人用什么词句井井有条。春夏秋冬的生活阅历,不管是冬天的化妆游行以驱鬼的传统传下来的节日,初春的彩绘鸡蛋(复活节),夏至的广场用歌舞来休息,圣诞节的庄严静思与起伏,千年礼乐并不曾因为现代化而消失或怎么样。
       无论是罗马、巴黎还是柏林,为了一堵旧时的城墙,为了一条破败的老街或者是教堂,都可能花非常大的成本用高科技不计得失地保留修复,为了保留传统的气质跟氛围。
       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绪,当人的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无限的高空飞展,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绳子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朴实地面对生老病死,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它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仍旧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的作者对话。

 

行走在每个聚落里,我常会想,改造或保存,做文创搞旅游,到底是谁在看,谁在被看?到此一游的人觉得有所收获,但是住在里头的人是何感受?
突然觉得,设计有可能成为一场社会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