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季老季羡林骨灰文化山东临清官庄故居季承北大副书记杨河 |
4月4日,北京西客站,季羡林之子季承携妻儿,回山东临清埋葬季老骨灰。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左起:季老高足、梵文专家、留德博士、北大东语系段晴教授。季老之子季承。季老博士、梵文专家、北大东语系王邦维教授。季老学生、梵文专家、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葛维钧教授(季老名著《糖史》校译者)。乘坐硬座火车,主动到山东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参加恩师部分骨灰下葬仪式。据主办者称“谁都没有邀请这三位先生、女士,是他们自己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要去的。”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爷爷回家了,您说过月是故乡明。”横幅落款为“临清吧、齐鲁晚报、季羡林吧、临清运河文化协会”。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季承向临清老乡作揖。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左起:季承之堂孙媳妇媳妇、季承夫人、季承、季承之堂孙(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季孟祥)。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临清官庄,存放季老和夫人的水泥墓穴,穴坑中的一对石匣。中共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委书记杨庆山,季承,季承之堂孙、中共山东省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季孟祥。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季老学生卞毓方,季老博士王邦维、季老博士葛维钧、季老博士段晴,斟酌欧阳中石手书“季羡林憩园”,疑似欠妥。又发现碑记中若干词句不够精准,甚至谬误,与季老为人风骨,及学术作风不符。但为季老门下,习惯谦逊圆融,不好点破。老鸭见状,当即怂恿众学长:既发现不妥,就该挺身而出……季老见状肯定抚掌大笑,“大强盗”哈努曼又来了,一定痛责鸭嘴。据局内人介绍“谁都没有邀请这三位先生、女士,是他们自己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要去的。”
梵文专家、北大东语系教授、季老博士王邦维,代表季老高足段晴、葛维钧等,指出墓碑上文字的不妥之处。左起:季承、季承之堂侄孙、季承之堂侄孙媳妇、王邦维教授、中共康庄镇委书记。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官庄新建的季羡林故居,屋内陈设按照有关书籍重新布置,摆放一应家具陈设。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季承,向季老最亲近、学术成就最大的学生:北大段晴、王邦维,中国社会科学院葛维钧等介绍新建的季羡林故居。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掌中“三只眼”,胯下“草泥马”。
想多远,走多远。Think & Walk。思行、合一。见地、实证。
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
点击目录,亲临现场,是为“语像”: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3531973_0_1.html
视频《奥运火炬手唐老鸭语像奥运》http://video.sina.com.cn/tanglaoya/index.shtml/ind
无计划、无腹稿,每天拍摄,即兴乱侃。短兵相接,随看随说,是为“语像”。漏洞百出,欢迎补漏。
欢迎通报新闻线索:cap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