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2021-02-25 11:48:33)
标签:

练字

书法

文化

孝感

杂谈

分类: 【古代碑帖】
友情提示:点击图片均可放大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一)王羲之《不快帖》,草书,4行34字,入刻《淳化阁帖》等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释文:

知足下连不快。何尔?耿耿!差将适。吾积羸困,而下积日不断。情虑尚深,殊乏自力。不能悉。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二)王羲之《不快帖》,草书,4行34字,入刻《淳化阁帖》等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羲之爱鹅图》为明末陈洪绶绘

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作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作品,被后人誉为"书圣"。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

[ 宋 ] 徐钧

人物风流世所推,操持议论每清奇。

自量才位难牟弟,故乞馀年请代之。

王羲之草书的特点

王羲之在草书方面的建树,并不是旧体的章草,而是新兴的今草。后人肯定的、 崇拜的,就是他增损古法、裁成一体、变古制今的今草。 王羲之的今草书,是在扬弃张芝章草书的过程中生成的。与张芝的章草相比,王羲之的今草使转灵动,点画放纵,笔势流畅遒逸。虽然王羲之笔势的连属飞移多体现在一字之内,但其所呈现的,是神采上的贯通,而非形式上的连属,即是唐太宗所谓的‘状若断而还连’。这样,章草书体字字独立的形态与今草书体流畅纵逸的笔势,这看似不协调的两端,在王羲之的今草书中得到了融汇贯通,别出新貌。  

王羲之的今草书,在用笔和结构的变化上,都达到了极致。用笔以方折为主,斩钉截铁,干净简捷,从容不迫。‘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唐孙过庭《书谱》)。点画的‘形’与‘势’,有偃有仰,有正有斜,或长或短,或方或圆,近乎绝技,自然天成。  

《十七帖》是王羲之今草书的代表作品。《十七帖》是称情疾书的尺牍。尺牍既是一种文体,又是一种形式,是魏晋以来文人书法的主要载体。北齐颜之推说:‘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颜氏家训·杂艺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灿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观,而想见其为人也!’(《集古录跋尾》)《十七帖》正是这样一种堪称法帖的'尺牍。通篇不假修饰,结构在疾书的情状下随势生发,随机变化。技法与才情,理性与感性,自然地融为一体。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的历史评价

庾翼:

“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萧衍:

“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虞龢:

“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

“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两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