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书《司州帖》(四种)无水印高清大图暨释文

标签:
练字书法文化孝感杂谈 |
分类: 【古代碑帖】 |
友情提示:点击图片均可放大
(一)王羲之《司州帖》,草书,榻本,八行,四十四字,澄清堂帖
释文:
司州供给寥落,去无期也。不果者,公私之望无理;或复是福。得大等书,慰心,今因书也。野数言疏平安定。太宰中郎。
此帖所述,当与王胡之相关。王胡之曾被朝廷任命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但王胡之以疾病为理由一再辞让,未到任就去世了。
(三)王羲之《司州帖》,草书,榻本,八行,四十四字,安思远藏本
王羲之《司州帖》,收刻于《大观帖》、《澄清堂帖》、《玉烟堂帖》等帖。
(四)王羲之《司州帖》,草书,榻本,八行,四十四字,南京大学藏翁方纲宋拓本
清•女书法家姜淑斋草书《临王羲之司州帖》,凡四行。用笔稳劲秀润,精微入神,连绵大草跌宕起伏,纵肆牵连中别具遒迈之姿。笔力矫健,不类女子。
姜淑斋[清],女。生卒不详,活动于公元十七世纪。号广平内史,山东青岛胶州人。善书,精于行草,师法二王,得力于《十七帖》。王士祯尝见其统素便面,极赏之,以为笔力矫劲,不类女子。朱彝尊(一六二九至一七0九)题其诗卷词有云:“三真六草写朝云,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王羲之)。”亦指其书也。
此帖所述,当与王胡之相关。王胡之曾被朝廷任命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但王胡之以疾病为理由一再辞让,未到任就去世了。
《适太常帖》所谓“司州”即指王胡之。但此帖言“司州”,非人名之代称,而是指地名。“去无期也”是指王胡之赴司州之任已无指望。文中提到“大”、“野”、“太宰中郎”三人,“大”或许是“大奴”(王劭)之省称,“野”未详何人。“太宰中郎”系此函的收件人,在王氏传世的墨迹本中,帖末署名者,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有“山阴张侯”、王慈《柏酒帖》中有“范武骑”,但都不接正文,置于另行的下端。
此帖接于正文,抑或是摹勒上石时所误?
帖文大意为:
司州的交通供给稀疏,去那里已无希望。王胡之不能上任,公私之望都不顾了,或许也因此而得福。得大奴等人的书函使我心慰。由此可知,朝廷任命王胡之为司州刺史后,王胡之一再以疾病推辞,当时去司州的交通、供给也成问题,但公私所望在王胡之。结合《适太常帖》来看,王胡之的病情一度好转,身体康复,但终于没有上任就病逝了。
此帖当写于《适太常帖》之后。此帖书法同于《适太常帖》。为《大观帖》、《澄清堂帖》、《玉烟堂帖》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