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立业的根子应该是业务
(2024-12-30 07:19:35)年轻人立业的根子应该是业务
(我们推出了《有没有股票类似2005年的万科和2014年的茅台?》;12月1日,推出了《对话安民Anmin0001(5):怎样的投资能逆天改命?今年第三个买点研究》;11月1日推出了《对话安民Anmin0001(4):大牛市第一条主线已经浮出水面》,敬请关注。)
所未立业,所谓事业,根基都是业。立业是你的业要立得住,业就是根。事业是并列的,事和业。这里的事,是广义的,其一方面是狭义的事(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营活动),其实就是业;二方面是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它并不一定是业务,更多的是人事或人和事;而且这样的事业一般也是对“业”进行服务的。三是指个人的成就,指从事上面两项活动,取得的业务成绩,或个人上升到什么位置。
也即是说,无论立业还是事业,根基就是业。
有博友发来私信,说他儿子明年大学毕业找工作,希望我给个希望或建议之类。我没啥好说的,只是希望他儿子如果要选择,在业务和非业务之间选择,最好先做几年或十几年业务。
为啥?
我们这代人,先是受益于年轻时的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话现在还在流行,表明咱们的国家还处在上升期,和我们当初差不多。但是,孩子读完初中高中,特别是大学毕业后,有不少人的选择,却并不一定是做业务。我工作中碰到过不少年轻人,他们年纪轻轻就入职,然后干了几年,就离开业务岗,转到行政岗,这个在我们看来,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为啥并不明智呢?因为业务岗,你的业务能力一直都在,一旦行业不行了,你可以比较方便地就能跳槽,可以换到行业内其他公司,甚至是干脆转行做其他事情。你做了很久的业务,只要不是研发岗,即使换个行业,也能很快适应的。但如果是行政岗,跳槽或转行,难度就要大得多,除非你有特别过硬的关系,否则你就把自己限死在你现在所在的行业了。
行政岗和业务岗到底有啥区别呢?因为业务是可以傍身的,它是一项技能,有门槛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那项技能都跟随你来到哪里。像有些百年老店的老师傅,他们退休后,同行会请他们去当大师傅,就是这个理儿。因为对各个单位来讲,业务都是收入和利润的来源,他们一定会重视的。因此,如果你业务做得好,你真的是走到哪里都不怕的。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我们小时候的真理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是受益一生的。再一个就是将业务做好,也会让人受益一生。
我们年轻的时候,有人大学毕业后,分到书店,然后他就想方设法跳到出版社做编辑,因为编辑业务离他的专业更近。他认为书店只是销售,那个并不是核心业务。
尽管书店工作也是做业务。
我年轻时也有类似的经历。我的第一个岗位是出版,其实就是挑选分包商的工作,也涉及到成本管理,相当于采购。然后我觉得那不是什么业务,就不愿意干,只干了个把多月,就换到其他业务岗去了。就是我们年轻的时候,把业务都看得很重。
然后我家的下一代,读书出来的,基本都是做业务出身。像我二姐、三姐、四姐的儿子,我哥的儿子,都做业务。我儿子本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让他去珠海一家电子厂做了4年业务,包括后来学财务、做企业分析,都是做业务。当年他去珠海时,某机构的一位合作伙伴问,你大学毕业的儿子进工厂,你也啥得呀?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工厂里往往都是那种职校毕业的,大学毕业的进工厂,他们不理解。但在我们的印象里,理论还是要与实际相结合的,书本知识你学得再好,不懂实际工作,理论与实际脱节,没啥大用。我们见过太多从学校进事业单位进企业行政岗呆一辈子的人,他们业务岗不愿意呆,在行政岗位上干了一辈子,到退休了,你只要跟她谈到实际工作,那就谈下不去。因为她没有干过,没有体验。
实际工作是很锻炼人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不喜欢做业务,是因为做业务有压力。做研发的,你得研发出新产品,可哪有那么容易做出成绩是吧?搞生产的,流水线一开,是流水线控制着你,而不是你控制流水线。像我的侄子,他们一到东海上,机器是常年地开着,钻井平台上,工程师每天都必须有人在那里守着。他们一上平台,就是一个月。如果心静不下来,那跟坐牢没啥区别。搞销售的,每月要有销售业绩,要有回款指标,一个个压力山大。但正因为如此,所以特别能够锻炼人是吧。业务怎么做,你每天都要盯着,然后你得动脑子,得想办法,总之是想尽千方百计把业务搞起来。业务起来了,你的收入也就起来了,此时人很容易就有成就感。这是做行政工作体会不到的。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在乎收入之类,行政岗的确不用付出多大的努力,然后收入不少,但是弹性也要小得多。业务做好了,人对很多事情的分析判断不一样的。
所以,我对年轻人的忠告就是,尽量做业务。它最大的好处是,未来可以为你提供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散户在牛市往往跟不上轮动的节奏,乱追热点,往往一追就是个坑。如果不乱动的话,又要有一个还不错的收益,可以采取跟随主线来操作的策略。而11月1日的文章就是讲本轮牛市的一条重要的主线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如果对大势信心不足,不清楚大盘会怎么运行,可以看我们团队今年元月1日、2月1日、8月1日、8月14日、9月1日、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4日的相关文章,这8篇文章,将大势讲得十分清楚。
10月4日的文章,不仅讲了大盘,而且讲了券商股未来的空间。散户有很多都持有券商股,为了更好地持股,建议你们看看。元月1日的文章价值巨大,在大盘那么低迷的情况下能推出那样讲大时空的文章,可知有多么不容易。那篇文章就是原子弹,它能让你从大的方面看到我们对整个行情的缘起、运行逻辑及未来巨大空间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很多年才能有一篇,建议还是要看。即使这波牛市结束了,也还值得研究。
有好些粉丝问我们团队到底推出了多少家公司研究报告。告诉大家18家。11月15日是讲光伏的。安民分析(一)是中药的;安民分析(二)是智能电网的,高科技,节前创历史新高,且完成大底突破;安民分析(三)是CXO的,还有第二家CXO龙头那篇,是第七家。安民分析(四)是食品类;安民分析(五)是大飞机和军工的,属于硬核科技;公司分析(六)是锂电核心材料的;公司分析(八)是做创新药的,今天很有可能创历史新高。公司分析(九)和公司分析(十二)及《9月抄大底》中研究的一家两市最具战略价值的股票(是第13只),都是芯片和半导体类的。《围绕这家全国大券商的股权争夺战》是第十家。公司分析(十一)是日化公司,消费类。公司分析(14)是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同时兼具化工和消费品属性。需要大盘股的,走趋势性上升的,可以去微博上找找,有3家。最早的一家是2023年五六月份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