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养老保命到底要走哪条道路?必须给个确定的回答了

(2024-04-08 06:47:11)

中国人养老保命到底要走哪条道路?必须给个确定的回答了

 

接前两天的文章。

这些生物制药公司,无一例外,全是ADC公司。什么是ADC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抗体偶联药物。这个不好理解。它是一种新型药物,作用机理是将抗体与小分子毒素结合,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

因为不好理解,我们打个比方。比如甲乙两军干仗,甲方的某个特种兵身上有炸弹、枪、子弹等等,他要到乙方小山头上去干掉对方守山头的最高指挥官连长,怎么弄?他单独去,对方不认他,于是他抓了个舌头,由舌头领路,对方就能放他们进去。在这里,他就是有效载荷,因为他身上有消灭敌人的武器,学术点讲就是具有细胞毒活性的药物,能杀死患病的细胞。舌头是抗体,对方认舌头。他抵住舌头的那支枪叫连接子。他、枪、舌头三者结合就相当于构成一个微小的生物导弹了。

ADC药物进入血液后,其抗体部分将识别并结合靶细胞的表面抗原。我们继续打比方。比如特种兵要去消灭守眼前那个山头的敌人的连长,那连长就是靶细胞,舌头认识连长也认识哨兵等人。上山了,舌头就认出了哨兵,就相当抗体识别了表面抗原,可以跟表面抗原结合,对方顺利放他们过关;认出了连长相当于识别了靶细胞。然后专业术语讲,在通过内吞作用将ADC-抗原复合物内化进细胞后,该复合物将被溶酶体降解,有效载荷被释放出来,从而破坏DNA或微管,或发挥拓扑异构酶/RNA聚合酶抑制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具有精准、杀伤力大的特性,是新一代治疗药物。

这是啥意思,就是舌头和特种兵进入对方阵地后,他松开了舌头,舌头被他们自己人干掉了。特种兵就独立了出来,然后他用携带的武器很精准地杀死了敌方的连长,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故事里,敌方的连长就是患病了的细胞,是靶细胞。病细胞全部被干掉了,病就好了。

关于ADC,有两个要点大家记住就好了。第一个是,ADC下一代肿瘤治疗基石药物。注意是基石药物。什么意思?用不了多少年,我们治疗各种癌症等一些重大疾病,基本都要用到ADC药物。

第二个要点,中国的ADC药物研究,全球领先。

中国全球领先?是的。2023年,国产ADC出海交易22起,交易总额214.94亿美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国创新药研究公司研究出ADC药物之后,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药物商业化使用授权给国外医药公司,总共有22,对方给付了214.94亿美元,平均9.77亿美元一起,这仅仅是商业化授权。像前述的例子中,葆元生物把他雷替尼大中华区域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就授予给了信达生物。也就是一旦药物研发成功,在大中华地区的生产和经营,都归信达生物,然后信达生物按进度给葆元生物相应比例的回报。

2022年到20235月,全球ADC授权,中国研发的药物有35笔,美国只有25笔。

关于并购价格,中国一些写手觉得中国人占了大便宜,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识。见识不够,就只能算小账了。比如第五例,丹麦的健玛保生物技术公司,总市值190亿美元,它们只有8条管线。它们并购的普方生物有4条管线,只卖出18亿美元,还不到那家公司市值的1/10,只有9.47%。而且这还是高溢价后的结果。可见美国金融资本连续3年的打压是一个什么情况。

即使按平均每条管线9.77亿美元算,4条管线也有39.08亿美元。现在只有18亿美元,对吧。

这还是算小账,那么我们再回到战略层面。

注意这些药治的是癌症、红斑狼疮、顽固性肾病等难治的病。一般地,这类药物上市,它的毛利率极有可能在95%以上,高的可达99%。什么意思?比如它由某个原料药厂提供生产原料,原料药厂毛利率往往在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点。然后生产有可能是交给某个CDMA药企代工,毛利率在50%左右。然后他们卖给市场,95%96%的毛利率。我们以此来推断一下是什么情况?

假设医药原料生产企业,生产那种药用了10块钱的成本(含它制造原料药最初用到的某些化合物、电、人工成本),按70%的毛利率定价,卖给下游CDMA企业,什么价格?

10/0.3*1.13=37.67元。这是CDMA企业的进价原料成本。因为CDMA企业生产药物,不只是需要原料药,也还要其他多种辅助的东西,因此,我们假设辅助的物品占比30%=37.67*1.3=48.97元。加税13%,就是55.34元。

CDMA企业生产药物,原材料成本占比30%40%,按35%估算,则生产出药物后,成本为55.34/0.35=158.10,其中55.34元中含过增值税。

毛利按50%算,则不含税出厂价为158.10*2=316.21;

然后要算增值税:

316.21-55.34=260.87,它还没有加增值税,加增值税为260.87*1.13+55.34=350.12,这是外国药企的成本。

95%倒推销售价格,不含税价=7002.38元。含税价为(7002.38-350.12)*1.13+350.12=7867.17元。

96%呢?不含税价=350.12/0.04=8753;

含税价为(8753-350.12)*1.13+350.12=9845.37元。

也就是,原料药厂那里10块钱成本的东西,最后到药厂出厂价,是9845.37;这还不算销售渠道销售时会加价销售。一旦加价,至少13000元往上了。像这样的保命药,渠道加价30%应该没有大问题的。当然,一般药也有只加几个点的。

 

对了,偶联药物中,还有一种叫做PDC,即是多肽偶联药物。它的研发原理跟ADC一样,只是联结的药物不同,是多肽。多肽是另一大热门药物,可能大家不熟悉,我讲两点大家就知道了。第一点,它治糖尿病;第二点,多肽中,有几个肽是减肥药的大热门,如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等等。

中国未来老龄化人口,会有多少癌症患者,多少糖尿病患者,肥胖就不谈了。还有其他多少不好治的病要用到这类药的?

 

所以39日,我写了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突破美国遏制的方略》,314日又写了《现在就是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们在中国翻云覆雨的时代,不能这样啦》,都讲战略。因为从2022年开始,未来32年,中国每年退休人员超过2000万,第一个高峰近3000万,第二个高峰连续三年都超过2500万。有7.3亿到7.6亿人要相继老去,到时有多少病人要用到这类药?

我讲如果未来中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不是药神》的过去就是中国原研药创新药的未来,是“美国的原研药=印度的仿制药=我们的保命药”,还是“中国的原研药+中国的仿制药=我们的保命药=世界人民的保命药”,两种结果,我们到底选谁。

现在全球资本并购中国的创新药企,很显然他们想将中国的未来引向“美国的原研药=印度的仿制药=我们的保命药”这条道路。我上面计算了,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花10块钱成本生产的东西,到美国或欧洲制药企业的出厂价,就达到9845.37。如果渠道加价30%就到13000了。

也就是中国人养老看病保命,到底要走哪条道路?中国人自己必须给出一个确定性的回答。现在已经绕不过去了。

最后补充一句,外国药企并购中国ADC药企,若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若是没有中美金融战的背景,若是2020年特朗普没有签署相关禁止投资中国企业的行政令,若是拜登、美国国会没有小动作,那管它什么价格,我都不会说啥。但在这些都发生了的情况下,你外国公司一哄而上并购中国那么些大有前途的生物制药企业,国内一些人还要高喊我们挣钱了,还有人要感恩戴德,那我可是有话要说的。


当资金往某个行业大量涌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那个行业技术领先或市场领先的企业。那些企业的股权极可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即靠投资高增长行业的高成长公司,及时参与进去,舀下一小瓢或一汤匙,就有可能完成自己阶层的跃迁。

因为行业高成长+市场领先意味着企业高速成长。我们团队研究的《公司分析(八)——一家高成长的创新药公司,在主升浪》,该公司前6年净利增长了100多倍,股价涨幅才2倍多。2023年业绩增长超过90%2017年以来,公司收入增长了6.50倍,年复合增速36.61%;股东净利润增长了107.47,年复合增速118.04%。而那家16年涨了1547倍的公司,16年中,收入年复合增速21.21%;股东净利润年复合增速53.14%

技术领先+行业高增长=公司超高速增长。《公司分析(九):美国封锁+国产替代=高端制造突围+高成长=大牛股清晰可见》,它是一家高成长的芯片设备制造公司。前5年中,收入年复合增速47.86%,股东净利润年复合增速64.79%。这5年都高于对标企业的增速。有兴趣者可以前去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