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万科万向钱潮比亚迪房地产新能源汽车 |
分类: 思想的光芒 |
关于万向钱潮估值模式与万科的不同
就万向钱潮的估值问题,石亦平发来函件:
安民老师,
我在雪球和多位网友讨论了万向的前景,目前大家普遍有几点疑虑,能否请您方便时在博客上解答一下:
-
Fisker负于特斯拉是输在技术路线上,万向并购是否能扭转这一局面?
-
中国企业并购后很多都经营不善,没有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万向并购的未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
万向自己的电动车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比亚迪和江淮,而且技术路线和Fisker也不尽相同,未来发展前景不明。
如果以上问题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说两年内无法给出答案,那么目前的万向就只是停留在游资炒概念的阶段,很可能超过之后就是一地鸡毛,就像比亚迪港股先是巴菲特入股涨了10倍,又马上跌了85%。
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就是说万向只适合做中短线,目前还不适合做长线。而中短线需要时刻考虑卖出,难以吃到大段的利润。
看涨了600倍的万科,其实1997年到2005年间的8年间其实只涨了50%,出现过几轮大跌,不知您当年操作万科时,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
像白酒和医药这样的稳健价值股,市盈率在一个基本固定的区间内波动,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都能保持每年业绩稳定增长,做起来就比较容易。而像汽车类的强周期股,进行跨度几年的大幅震荡,比亚迪市盈率可以达到百倍以上,无法通过市盈率和业绩来判断顶底,只能靠K线和技术指标来确定买卖时机,失误率就较高,不知您是否有什么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再次感谢您常年写博客的无私奉献!
石亦平
对那些过于细小的问题,安民本着从大处着眼的原则,从不探讨太过细节的因素。下面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新能源汽车未来20年到30年是不是个高速增长的行业?是,资金往这里配,不是,不往这里配。显然,结论是是,而且是数学支撑的结果。
第二,如果要找到最好的投资标的,一定不是燃油汽车销售量大的公司。如果是燃油汽车销售量大的公司,那么就一定是上海汽车。可是上海汽车燃油车销售量太大,导致它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最高峰时,即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仍然是全国第一且远远领先于其他公司,可是上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峰值/燃油汽车销售量的峰值,这个数据在全国一定不是最大。比亚迪也一样,其他很多汽车公司也一样。
而这个峰值最大的公司,一定是万向钱潮。因为它的燃油车是零。
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总量,而要看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峰值/燃油汽车销售量的峰值。这个才是核心数据。
正因为如此,我们并不关心万向的新能源汽车能否做到全球第一或全国第一,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做进全国前几名,比如前三或前五,甚至前十就可以了。因此,我前面的文章中,才有它的峰值为50万辆、100万辆、200万辆三个数据。即使200万辆,也不应该是全国第一的数据。当然,如果万向能够做到全国第一或第二,那么我们的收益一定会更好。可它高峰时如果只做到每年50万辆,我们的收益也会很好。这个才是分析解开万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关键。那些讲万向技术等等方面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是它没有抓到问题的核心。安民的思路不同于你的地方在于,我一直在围绕核心问题打转,次要的问题,全部抛开(公司的发展中,会将次要问题一一解决)。什么是最核心的问题我就去解决它,非核心问题我没时间去理会。有好些技术上的问题,线路上的问题,本身就是在发展着的,未来有20年到30年,这些问题会有很大的变化,整个行业内,还有万向钱潮公司内部,也都会发展得很好或比较好,我觉得这些细小的问题,没必要过于纠缠。
第三,万向并购后,是否会经营不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重视。经营得好,可以留着,经营不好,可以卖掉。只要公司在这一买一卖中,技术进步了就行。我相信鲁冠球不是傻子,万向电动汽车的技术一定会大踏步前进。还有,鲁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最优秀的少数几个人之一,跟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美的老何、万科王石一个级别,甚至应该比前三者更好一些,因为万向集团转型很成功。鲁就一铁匠,把万向汽配做到全球第一,把万向集团做到1000多亿的产值,再加上他懂经营的儿子的帮助,这样的人如果经营不好菲斯科,中国还有几个人可以经营好?因此,并购过来的企业,还有国内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我相信鲁一定会比别人经营得更好,甚至有可能超过我的预期。何况他还有个那么有金融头脑的儿子呢?而万向在美国收购公司的经营现实,也让我对菲斯科抱有很大的期望。
因此,我相信万向鲁冠球和他儿子,而你不相信,或者你持怀疑态度。
第四,万向的估值,不同于万科。
对万科和房地产业,安民是中国最有发言权的人,而不是之一。因为安民的文章见证了这个行业从小到大,从兴到衰的全过程。安民是中国最早唱多房地产的人,也是现在全国唱空房地产的人中能够拿出抓得住问题根本,能够拿出最说服力依据的研究者。安民1998年底到1999年2月坚定唱多房地产时,中国没有一家机构看好,世界上也没有一家机构看好它。如果你研究过万科B的K线图,应该知道,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正是国际金融资本全面退出中国B股,国内早期投资者接盘万科B的过程。万科B被打到最低1.1毛多港币,远在净资产以下,好像打对折都不止。这个低价,才造成了后来涨600倍的万科B。那也是安民这辈子发现的最好的投资机会。这是国际金融资本做出的错误的投资判断,他们割肉在大底上。国内是什么情况?97年6月,万科最高24.23元,99年2月,最低7.40元,它跌了快两年,股价的大部分给跌没了。但是,它就是于99年2月率先见底的。安民是在2月份8块钱做平台时买入的,安民的判断,这是有些机构建底仓的区间。
1999年,市场的热点不在房地产,全都不在这里。在什么,网络股。1999年5.19行情,什么是龙头,琼海虹,现在的海虹控股,当时从最低4.94元涨到最高83.18元,涨了16.84倍,当时的基金,裕阳、博时、安信它们,学习美国网络股的炒法,把网络股炒到天上去了。海虹当时还真的不是一家网络股。万科这样的公司,在美国没有先例可循,国际金融资本在99年2月前跑了,国内研究机构把房地产行业都归入到传统行业里去了。因此当我98年写推荐房地产行业的文章时,不知道怎么给它划分才好。我看好房地产行业,但是机构研究人员把它归入到传统行业里去了,大家都认为传统行业不可能涨得好,因此,我在《如何让1万元变成100万(乙种本)》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自创了“中间产业”一词。因为一旦把万科归入传统行业,那就意味着没有未来;但也不能把它归入新兴行业,或者高科技行业,因为它的确不属于新兴行业,也不属于高科技行业。该书1999年出版,第251页写得很清楚的。可能有读者手中有,可以找了来看。P251和P252是中国最早唱多房地产行业的文字,这个博客上也曾经贴出来过的。
而网络股一炒完,接着是4年的熊市,各个板块都没啥机会表现。05年我在万科论坛笑谈股金里混,一大堆机构在那里潜水,因为那之前,万科的业绩在慢慢地一年好似一年,而且B股股价早已经领先A股股价百分之几十了。AB股股价倒挂。尽管这样,可是平准基金一开始进场时,并没有选中万科,他们选的中集A,中集A当时市值很高的,一大堆基金在里面出不来。平准基金进入中集,被基金们打得个措手不及,被套了。安民在笑谈股金坛子里先嘲笑他们一通,笑政府资金天天教育投资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结果他们一入市就被市场教训了一通。然后有意无意地跟了个贴子,说平准基金进入万科多好呀,万科业绩在高速增长,中集业绩在下滑,万科背后有全国那么多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集后面啥也没有。深成指中,房地产公司还有好几家,推高万科,其他地产公司一跟,再加上000858,000568,002024,0001一跟,深成指就活了。成指一活,上证指数就准活,因为控制深成指40只股票,比控制上证指数容易得多,这是一个极好的杠杆。因此后来他们就进了0002。
平准基金在05年6月7、8、9三天进的中集被套,7月22日才转战万科成功,万科当天放量上升,此后才把两市带到无比生动。这个经历只有当年在笑谈股金里的老股民才能够看明白的。你去看中集和万科的K线图,仔细比较,也许能够看出些端倪。而且万科在3块多钱的时候,看多它的人和机构并不多,后来过5块以后才慢慢多起来,包括李驰,好像也是在5块多钱买入的。当年在笑谈股金里,唱多万科的是我、逍遥狂客还有背刀客,不止我一个人。而那两个的影响力也都是很大的,特别是背刀客,人家是手握数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他能带动其他很多机构的。因此,万科只能在2005年后才开始有好的表现,这是环境使然。
而当前呢,万向钱潮机构也看好的,只是机构不知道怎么给它估值罢了。游资在08年后成长起来了,游资在用国际市场特别是特斯拉、比亚迪的方式把它往上做。有特斯拉、比亚迪在前面引领,你认为它还会跟万科当年一样走?再说安民当年的影响和现在也不可同日而语。安民03年11月27日才进入万科论坛,04年4月6日预言德隆系崩溃后,才在论坛里站稳脚根的。因此我98年看好房地产和万科的文章,对于市场而言,基本没有影响。但今年看好万向的文章,影响不可谓不大。就单篇文章而言,在股市上,投资者的文章能够超出我发表在《中国经营报》上那篇看好万向钱潮文章影响的,可能真的没几篇。
所以,安民前些年有句名言,机构是人,只要他们是人,不是神,那咱们就不用怕它们,咱们就一定有机会。在万向钱潮这只个股上,这点再次得到了印证。安民可以夸口说自己把万向钱潮的估值通过数学模型给计算出来了,这样的机构有吗?
至于万向与比亚迪前几年的比较,我就不比了。比亚迪在巴菲特入股后的大跌,只与它自己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相关。这个,相信你能想得通的。
后一篇:用投资的眼光去理解万向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