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石油利益生态链程序公正刘安民股票杂谈 |
揭密中石油投资利益生态链
本文为我写中石油长文的一部分。今天在中国经营报上部分刊出。
1.国际原油期货炒家
站在这个生态链条最高端的,正是国际原油期货炒家。自2000年以来,原油期货从每桶约15美元,上涨到08年4月超过119美元,涨了近8倍。国际炒家推高原油期货,他们口中所说的理由,即是中国进口增加因素和印度发展因素。实际上是要从中国人口袋里掏更多的钱。特别是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之后,多方面攻击中国外汇储备,正是他们的目标之一。07年,中石油生产原油83880万桶,加工原油82360万桶,外销1783万T(13069万桶),进口11549万桶,按07年原油平均价格计算,支付了753803万美元,跟06年的均价相比,多支付了63057万美元。同00年相比,公司多付出了580568万美元。这是国际炒家多赚的钱。
2.国外人民币汇率炒家。至今为止,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正是为国际游资炒作的目标,通过汇率上升,中石油持有的外汇和外汇资产受损。07年损失为8.66亿,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更大,估计公司损失将达到甚至超过15亿。
3.香港和纽约中石油投资者与国际炒家。
(1)国际投资者。2000年4月7日,中石油在全球初次发行1758241.8万股股票,其中1344789.7万股为H股,41345210股为美国托存股(每托存股份等于100股港股),发行价格分别为1.28港元和16.44美元(相当于港股按每股0.1644美元发行),募集了203.37亿元。发行过程中,大股东中石油集团所持有的中石油的国有股份175824.2万股转为H股卖给香港和外国投资者。05年9月,中石油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增发了3196801818股H股,募集了196.92亿港元。同时,大股东中石油集团向香港和外国投资者同步出售了319680182股国有股。中石油上市后,每年将净利润润的45%拿来分红,仅2005年就向国际投资者分红了600.12亿,相当于每股0.35元到0.36元,07年中期每股分红0.20元。笔者没有统计2000年上市以来中石油的分红,但估计上市8年来,仅仅依靠分红,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应该是负值。而中石油港股现在仍然有11.66港元,尽管离顶价格仍然下跌了很多,但原始投资者仍然有9.11倍的利。如果考虑分红,则更多。笔者大致计算了一下,香港和国际投资者购买中石油H股,获利超过2500亿港元。
作为长期投资者,巴菲特02年买入中石油的平均价格在1.6港元左右, 共持有23.38亿股,买入成本4.88亿美元,约40.4亿人民币。除了其间的巨额分红外,到07年减持时,巴菲特共盈利约223亿。
我们看03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对此次投资的解释:第一,一年多前大量买入中石油股票并没有偏离他不熟不买的投资原则。第二,买入中石油纯粹是价值判断,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巴菲特说,中石油与世界其他石油公司很相似,是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盈利也排第四,产量与埃克森相当。中石油会将45%的盈利派发给股东,此举排除了很多不明朗因素。他的产量占全球2.5%,产品以美元定价,控制大部分中国的提炼设施。如果你能够以同类公司1/3的价钱买入该股,你自然会去做。无论怎么衡量,巴菲特认为,中石油都远比英国石油、埃克森或壳牌便宜。
巴菲特买入中石油的价格高于公司发行价,这说明国际投资者能够以比同类公司便宜约3/4的价格大量买入中石油H股,说明在中石油上市过程中,以及上市的很长时间内,的确存在极为严重的贱卖国有资产的行为。而且00年发行新股,05年增发过程中,中石油集团分两次以发行价向香港和外国投资者出售了中石油的国有股份,共计2077922182股。
(2)香港和国际炒家。
香港和国际炒家在中石油利益链条中,主要有三方面利益:一是股票;二是纽约、新加坡和香港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三是中石油涡轮。
①股票。07年9月19日,H股市场上,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操作中石油。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将中石油H股从11.5港元左右炒到最高20.25港元,并顺利出货。这批资金所利用的题材就是中石油发行A股,利用这个机会恶炒H股,就可以提高A股发行价格,为H股的长期持有者争取更大的利益,而短线和中线投资者则可以借机将股价推高,大幅套利。这一现象,在中国人寿、在建行的发行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
从中石油H股K线图来看,国际和香港炒家在中石油H股这波行情中,盈利应该有70%以上。其中据媒体报道,瑞银就曾参与其间。
另外,国际炒家在A股上也有利益。这是为中石油特殊的股权结构决定的。后面还将讲到。
②纽约、新加坡、香港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中石油的股权结构很特殊。A股发行后,有1579.22亿不流通的国有股,有179.02亿H股,40亿A股(其中,在08年2月5日前只有30亿可以流通)。公司的整个股本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杠杆,可以通过控制较少的流通筹码,控制公司的总市值,以中石油的走向,影响到中石化随它而动,这两只股票同进退,就可以进而控制300能源指数和上海工业指数,进而决定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影响香港国企指数和红筹指数,进一步控制纽约、香港和新加坡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上证指数从6000点一路跌下来,其中最大的空头个股,就是中石油、中石化。国际和香港炒家,通过做空中石油,做空纽约、香港、新加坡中国概念股指期货,大获其利。
第一,收盘时,价格最低,可以保证降低打压成本。第二,手中筹码拿得较多,可以控制第二天的开盘价,为第二天的下跌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第三,成本最低。
笔者查阅了11月19日到12月3日间每天收盘前10分钟内的中石油成交量:
11月19日,成交44442手。成交量放大。第二天跳空低开。
11月20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65953手。成交量放大。
11月21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81714手。成交放大不特别明显。但这一天为明显跌势,从技术上说第二天一定会下跌。第二天跳空低开。
11月22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125310手。成交放大明显。第二天跳空低开。
11月23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61804手。成交放大明显。
11月26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111112手。成交放大特别明显。第二天为跳空低开。
11月27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113056手。成交放大特别明显。
11月28日,收盘前15分钟成交90445手,成交放大。第二天反弹。
11月29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72498手,成交放大。第二跳空下跌。
11月30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84607手,成交放大。第二跳空下跌。
12月3日,收盘前10分钟成交75709手,成交放大。
由此可见,有实力机构利用每天收盘前10到15分钟收集中石油筹码,以用于第二天打压或控制第二天股价走势。
③中石油在香港发行有涡轮,同正股比,这是一个更好的杠杆。国际和香港炒家,通过打压中石油A股和H股,或者通过做它们的反弹,大获其利。
上述几方,是站在中石油股票利益链条最上端的第一层盈利巨大的食利者,是食肉动物,是老虎、狮子和狼。
4.中国政府。
中国政府在中石油身上获利巨大。(1)中石油以每股16.7元远远超出巴菲特减持的价格发行了40亿A股,融资了668亿。中石油在香港上市8年,总共融资才400亿港元,而且总共付出了179.02亿的股份,平均每股发行价格才2.23港元,还分给了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数百亿红利。在中石油已经没有成长性,巴菲特已经减持了中石油之际,能够以金子的价格卖黄铜,还能说不赚吗?
(2)2000年,中国政府手中持有1600亿中石油,当年发行H股时,以每股1.28港元的价格向香港和国际投资者出售了175824.18万股,05年H股增发时,再向香港和国际投资者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出售了319680182股国有股,总共售出了2077922182股,即卖了20.78亿股,才卖了4168630852港元,即41.69亿。中石油在香港上市8年,国有股一直没有在香港市场流通,没有实现国有股的增值,相反却是在贱卖国有资产;而一回到内地上市,中石油集团即将07年11月5日前持有的国有股,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为A股,三年后即可全部流通。目前,这1579.22亿国有股即使按07年4月24日我写这篇文章时的价格17.59元算,也已经升值了约5倍,超过22000亿。
(3)中石油所持外汇和外汇资产。中石油说手中所持外汇资产和外汇,因为不知道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走向,而没有进行对冲操作,个人判断,真实的原因,可能在于两点:一是公司领导的确不知道这方面的操作技巧,也不屑于做对冲操作;二是相关管理层,如央行不让中石油进行对冲操作。因为如果所有的大公司都进行对冲操作的话,那么央行在人民币升值期间,每年都会承受巨额的汇率损失。目前中国所持美元近17000亿,08年就算升值10%,也有1700亿,损失超过11000亿人民币。因此,个人判断,像中石油这样的国企、大企业,管理层可能不让公司进行对冲操作,以分散汇率风险,减轻央行的压力。当然,对中石油而言,这方面的损失毕竟比较小,但是原油方面的损失却很大。
(4)国家为了达到稳定物价的政治目的,发改委硬性不让中石油、中石化成品油价格上调。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实际上是国际炒家爆炒原油期货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必然结果。要想顺利解决这一问题,要么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同原油多头开战,打下原油期货价格,要么逼美元升值,要么扛住人民币不升值,要么放开成品油定价机制。而中国政府这四条路哪一条都不想走,发改委一纸文件规定成品油不能涨价,就把损失让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公司承担了。实际上,主要还是让投资者承担。因为国有股是不流通的,香港市场长期投资者的成本又低得离谱,结果就是国内投资者为国际炒家埋了单。
5.投行、券商、税务部门。
(1)投行等中介机构。以亚洲第一,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这个名号,投行将中石油这家07年没有任何成长性、每股盈利还较06年少的公司,以每股16.7元,远远超过巴菲特减持价格的价格,卖给了市场。发行费用总计556707776元,其中承销和保荐费5.01亿,审计费690万,律师费6912251元;股份登记费3033700元;发行手续费5740179元;印花税33121646元。
需要说明的是,自90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存在造假上市的普遍现象。对于这一点,本人在06年统计了两市1300多只股票后,写成了《A股市场前20年IPO总结》一文,对这一现象做了很清晰的揭示。近期有几只股票也涉嫌造假。中石油上市没有造假,但是投行以亚洲第一赚钱公司的名头和包装,掩盖了公司07年已经失去成长性的事实,仍然蒙蔽了不少中小投资者。因为众多的中小投资者是没有分辨能力的,即使像我这类有分辨能力的投资者,也因为没有看过公司上市的资料,在30块钱一带也发生了错判,只是没有买入,才幸免受损。
券商之所以要搞这些名堂,是因为如果发行不成功,像增发之类,券商要包销。新股虽然都发行成功了,但券商的发行费要从上市公司手中拿,且发行费的高低与圈到的钱相关。而券商多,新股发行竞争激烈,导致商券主要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大家的市场风险,因此,券商可以不顾市场的死活发新股,像那种上百倍市盈率发新股的现象,就是如此。加上A股市场有券商和上市公司造假上市历史,有蒙骗投资者的历史,因此,这导致了券商和上市公司的合谋,将市场风险一古脑儿地转到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手中。
(2)券商和税务部门。中石油上市以来,共成交了3051.12亿,按3‰的比例算,为券商和税务部门提供了约18.31亿佣金和18.31亿印花税。
6、以机构为主体的一级市场投资者。
中石油A股的投资机构中,大体上可以分为境外机构(国际游资),国内机构投资者、国内游资,小盘股题材、股操盘机构等三部分。
(1)境外机构(国际游资)的利益,主要在于境外中国概念股指期货和涡轮。这一点在前面已讲。
(2)国内机构投资者、国内游资在中石油A上的利益,主要在于三部分:
一是网上发行中签的利益,上市后就可以抛,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相当部分就在于此。新股从上市公司,从投行手中转到一级市场投资者手中。而新股第一天上市不设涨跌幅限制,导致机构和中签大户可以操纵新股上市价格。
操纵新股上市价格很简单,只要操纵新股上市第一天的开盘价并随后适当进行护盘就可以了。而操纵开盘价则只要在集合竞价中填上一笔稍大些的买单就可以了。这个成本很低,且第二天就可以卖出,损失很小。开盘价操纵好了,大机构第一天就可以大抛特抛。这不是什么秘密,笔者05年就在谈这个问题了。
中石油上市,投行、各大媒体都给它戴上亚洲第一赚钱公司的桂冠,公司老总答曰要好好回报投资者,还有机构在它之前先在二级市场上操作建行、中海油、中国神华等股票,三只股票短线都大幅上涨,然后加上股指期货条件下市场最好的杠杆这一条,申购中石油的机构投资者只用少量资金把开盘价打高,就可以盈了大利,而众多不明真相的散户,则为了长远利益(亚洲最挣钱的公司)或者是短线利益(建行、神华、中海油服都短线炒作了,中石油这么好的公司,没有理由不炒)杀将进去,从而给自己带上了亚洲第一套。
二是网下申购新股的利益,三个月后可以抛,共10亿股。
三是打低后,可以在低位捡到更多的筹码,并为以后的股指期货做准备。
关于中石油上市的机构操纵,前面我们谈到过从盘面上发现的迹象。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得不到数据。但笔者相信,如果上交所的成交数据对笔者开放,相信一定可以找到证据的。《财道》的记者通过一些简单的软件,给我发来一些数据(还有很多机构的数据查不到)。研究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不仅仅中小投资者炒短线,不仅仅中小投资者被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光环蒙骗,机构也有被蒙蔽的时候,同时机构也炒短线。席位号为G25996的机构投资者,在中石油上市第一天一共买入了24577万元中石油,显然是冲着亚洲第一赚钱公司的名头买入做短线的,结果被套,第三天斩仓,亏损离场,成交额为22913.07万,亏损1663.93万元。这种操作是违规的。根据有关机构投资者管理规定,机构持股周期应该不少于半年。G25996的这种行为,算什么呢?如果是投资,在中石油动态市盈率超过60倍的时候,算得上投资吗?如果不是,炒短线,这对它的投资者是负责任的吗?
第二,机构斩仓的事情,在其他一些机构投资者身上亦有发现。席位号为G26395的机构投资者,于08年2月20日卖出了7051.14万元,2月25日卖出2270.77万元,这是减持网上中签新股或网下配售新股,但是在3月14日,买入了4476.04万元,当时价格在22元左右;3月25日,又卖出了5285.71万元,当天股价在19元附近,显然是既有新股,同时又出现割肉现象。这家机构在4月3日前,买卖相抵,一共减持了1.13亿。这是典型的违规操作。
席位号为G23849的机构投资者,于11月20日减持了2591.87万元,这自然是网上申购新股;于08年3月11日、12日和17日,分别买入了2211.64万元,4526.61万元,2276.7万元。三次买入了9014.95万元。从K线图上看,那段时间中石油在23元附近横盘了十几个交易日,有筑底迹象,因此,机构判断是底,就开始买入。而3月19日,这家机构卖出了1567.52万,次日卖出了19624.87万元。显然是斩仓,同时也有新股卖出行为。这家机构买卖相抵,到4月3日前,共卖出了1.48亿。
第三,参与新股申购,只卖不买的做空机构。席位号为T20619的机构投资者,是一家网下新股认购者。2月5日,中石油网下认购股票解禁,这家机构卖出了29994.86亿,也是其第一次卖出。2月19日、20日、29日、3月3日、4日、20日,它又分别卖出了4939.84万元、12917.69万元、8369.91万元、9226.64万元、1188.46万元、18885.17万元,到4月3日前,一共卖出了8.55亿元,没有一次买入。
席位号为T23107的机构投资者,网上网下都参与了申购,且没有买入。上市第一天,这家机构就卖出了59352.95万元,12月4日和13日,都有少量卖出。2月5日网下认购股票解禁当天,它卖了25833.86万,第三天卖出了2847.86万元,此后再没有卖出。这家机构到4月3日前,分5次共卖出了93814.26万元。
在有限的资料中,中石油机构最大的空头席位,是T20666。这家机构自中石油上市第一天开始,分16次卖出了55.22亿元。其中第一天卖出了14.79亿,11月28日到12月12日,每个交易日都在卖,卖出金额最少3755.41万元,最多46765.53万,其中有6天卖出金额在3.85亿到4.68亿之间。1月30日、31日和2月4日,这家机构也在卖出,最后两笔发生在3月19日,卖了58904.52万元和2527.21万元。
第四,操纵者。席位号为T20471的机构投资者,则有操纵嫌疑,它是中石油最大的空头之一。不过它操纵的手段较为隐蔽,但是老投资者一看就知道。
这家机构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起做,网上网下新股申购都参与。它的手段主要是曲线救国。上市第一天,这家机构卖出了36.26亿元,手段很辣,很老到。12月12日和13日,它又卖出了15871.06万元。但元月4日、7日、8日、18日、21日、24日、25日,它在二级市场上7天共买入了9961.74万元,最小的一天买入591.05万元,最多的一天买入3654.99万元,这是明显的护盘。分析该公司护盘的目的,往后看就明白了,2月1日,它卖出了969.73万,2月5日网下认购新股解禁,这家机构卖出了137796.2万元,2月13日和14日,又卖出了18273.31万元和20024.84万元。护盘的目的正在于此。这就涉嫌操纵了。此后,2月26日、3月13日,这家公司两天都卖了1000多万,应该是后面的零头。4月3日,它又买入了11528.8万元。这家机构分9次共卖出了558202万,是最大的空头,明显比前者要老辣。卖出和买入相抵后,仍有53.67亿元。
另外,这家机构的操纵手法是典型的曲线救国。中石油中石化是一对难兄弟,市场上它们相互影响。它们两个直接影响到300能源指数、上海工业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100指数,进而影响到沪深300、上证指数等。从07年12月27日开始,也就是它第一次买入中石油前三个交易日,中石化在24元附近的高位,这家机构从二级市场上连续五个交易日买入中石化,1月10日再次买入。6次共买了49826.62万元,1月11日,在23到24元之间利用中石油收阳的机会卖出了21972.97万元以调节头寸。次日再买进10893.46万,第三天、第五天又买了2756.64万元和3154.23万。这其间正是它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中石油护盘的时期。买中石化,间接护盘和影响中石油的价格,目的正是2月5日到14日卖出中石油网下申购解禁股。这就涉及到板块的操纵了。这家机构在1月24日到4月3日之间,5次卖出中石化,4次买入。从12月26日开始,买卖中石化19次,其中买入13次,卖出9次,买卖相抵,动用了4.95亿的护盘资金,现在还被中石化套着。但是跟它在中石油的上的盈利相比,资金很小。
(3)小盘股和题材股机构。
对于小盘股和题材股机构而言,主要是在11月28日到08年1月15日期间同大盘蓝筹股争夺资金的问题。在这一竞争中,最后小盘股、题材股主力胜出。这里面不排除小盘股、题材股主力对管理层施加了影响。在去年,多数资金,包括机构资金和国内私募基金进入了大盘蓝筹股,目的就是备战股指期货,但是,1月17日晚,证监会发表上半年推出创业板的消息,导致小盘股和题材股主力胜出。在此情况下,市场认为股指期货推出遥遥无期,大盘股主力夺路而逃,加之平安再融资事件,导致股指大跌。
7、以散户为主体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根据去年11月底的数据,中石油的投资者构成中,个人账户合计179万,持股23.73亿股,占30亿流通盘的79.1%,人均持股1325股。法人账户在11月底的那周减少了245户,持股数量减少5000万股,平均每户卖出数量20万股。到11月底,法人股账户户均持股不到5万股,持有比例为15.97%;机构124家,持股1.47亿股,占比4.9%。
可见中石油的投资者构成中,主要是中小投资者。
中小投资者为中石油利益链条的最末端,也是最广大的基础,同时亦是最缺少保护的对象,在整个利益链条中是被屠宰的对象。
中石油A股上市后,第一次上市了30亿股,前三周总共成交了3289831700股,成交金额1368.68亿,第一轮换手完毕,平均每股成交价格为41.60元。则一级市场投资者共获利74709785862元,即747.10亿。2月5日,第二批网下申购的10亿新股解禁,到3月4日,再成交了1229926000股,换手122.99%,可以视作换手完毕,共成交了2929121万元,均价为23.82元/股。机构网下认购者总计盈利7115424668元。则一级市场投资者网上网下两块新股共盈利818.25亿。
中石油个案,至今为止,有七个利益链条,国际原油期货炒家,国外人民币汇率炒家,香港和纽约中石油投资者与中石油股票、涡轮、中国概念股指期货炒家,中国政府,投行等中介机构、券商和税务部门,一级市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体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在这七类利益主体中,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投资中石油盈利超过2500亿,国际炒家把原油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及人民币汇率上涨的风险转到了中国,中石油被迫接受,中国政府没有与他们战斗,被迫接受;同时为了物价稳定的社会利益和政治利益,政府让中石油来承担风险,这影响到公司07年和08年业绩的成长性。在中石油上市过程中,国家受益最大,投行等中介机构为了拿到承销费等费用,同上市公司合谋,有意无意地隐蔽了中石油07年业绩没有成长性的事实,而凸现了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光环,向一级市场输入新股泡沫,将中石油高价发行到一级市场。长期屯集在一级市场的机构资金和食利者,特别是其中的机构投资者,利用上市第一天不设涨跌幅限制的政策及媒体对中石油广泛的宣传,高做开盘价,大踏步撤退,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接手;个别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还涉嫌操纵中石油中石化价格,为的是让参与网下申购的新股抛一个好价钱。最终,市场将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180万散户套牢,到4月25日止,亏损819.2亿,平均每股亏损20.48元。亚洲第一赚钱公司就这样创下了惊天一套。
上述过程在A股市场上并不难见到。这一过程现在大家都认为它是正常的。可是,笔者要问,一个正常的新股发行和上市过程,为什么会把180万投资者都牢牢套住呢?笔者从04年起,就一直在呼吁A股市场的程序公正问题,可惜人微言轻,这一现象至今得不到改正。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一个正常的程序,如何通过一套看似规范化的运作,制造血淋淋的屠宰中小投资者的事实。这里,有几点笔者需要强调:
第一,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国际游资、国际投资者的政策,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方向了,不能再让中国政府或者中国公司、中国的中小投资者为国际投机力量埋单了。
第二,投行和上市公司合谋造假或有意无意蒙蔽投资者,制造新股发行泡沫的现象,必须禁止了。特别是投行造假,应该严惩投行和上市公司。同时,发审委把不了新股发行质量关的事情,以及对投行和上市公司制造新股泡沫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上市第一天,机构利用不设涨跌幅限制做高开盘价,操纵价格,以牟取暴利,将二级市场风险无限放大的事实必须改变。
第四,A股市场的监管严重不到位,导致大资金恶意操纵股价,坐庄或连手坐庄现象,屡见不鲜,中小投资者受害严重。这一现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第五,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多大的实质性改变。
第六,存在严重的A股市场投资者歧视现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香港和国际投资者都可以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到中国第一流、第二流公司的股票,A股市场投资者买不到,如果想买,对不起,得付5到10倍的价格。这一现象,必须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扭转。
总之,一句话,A股市场的投资环境问题,不能不察,不能不得到各方的重视,不能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