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作品选登(三):李艳(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以德育德”研究生征文大赛)

(2022-03-31 08:22:53)
分类: 心得与感悟

   缘于浙师,逐梦启航,皆因恩师!

李艳

       2017910日,在我的记忆中注定是一难忘的日子,我作为博士研究生新生来到浙师大报到。记忆中那天艳阳高照,30度的高温似乎是在渲染浙师大迎新队伍从高铁站到学校一路热情细致的服务。一个西北女孩的读博梦在浙师大正式启航!而一切关于我与浙师的缘分,都起因于在西北师范大学读硕士时与张维忠教授的一面之缘,最终确立了我追随张老师来浙师大读博的意愿。4年多的读博时光里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失意时的理解与鼓励,傲骄时的敲打与引导,恩师如父般一直都在!

获奖作品选登(三):李艳(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以德育德”研究生征文大赛)
学术篇

学习不仅在课堂、图书馆,还可能在浙师校园。博一每次专业课结束之后,我总会继续跟着张老师在校园边走边聊课堂内未完的话题,一直到校门口都不愿结束。持续了近两个学期的时间,张老师总是娓娓道来,耐心解答我提出的问题。虽然我刚开始听的很懵懂,经常问:“老师,我能听见您在说什么,可是我总是感觉听不太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深入了解所研究领域之后,才慢慢领悟老师所讲大部分都是有关数学教育领域的前沿知识和高端观点,这为我以后选择研究论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习可上达数学教育会议,也需下达中小学课堂。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扩展专业知识和学术视野,更要关注当前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和需求。2017年我在教师教育学院和导师科研经费的共同支持下,参加了国内举办的数十场数学教育会议。张老师还带我们博士生们陆续多次进入中小学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指导以及课堂观摩学习。这些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的专业研究时刻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保持同步紧密的联系。

学习可在高端的国际会议上获取前沿知识,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20185月,我与张老师、唐恒钧老师加了台北市举办的第八届东亚数学教育大会(EARCOME-8)。两位老师发表了英文专题报告,我也做了海报交流。在交流学术的同时,英语交流水平也得了很大的提升,这为我后来有自信走向更高的国际舞台奠定了基础。在返程的飞机上,我向两位老师汇报了交流学习的感悟,大家一起分享了参会收获,也升华了我对本次会议的认识和理解。

获奖作品选登(三):李艳(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以德育德”研究生征文大赛)
   学习还可以访学世界知名学府,追随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大牛。2019年我有幸受我校研究生院“启航计划”奖学金的资助,赴世界知名学府——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访问学习了近一年。访学期间张老师和唐老师陆续访问了墨尔本大学。与两位老师同在澳访学期间,我们经常信步于墨尔本大学校园讨论和交流学术,也是我在南半球求学记忆里最深刻的一小段时光,更是我学术进步最快之时。在此期间,我在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向两位老师、外导Seah Wee Tiong教授以及他的三位博士生做了一场学术进展汇报。得到了三位导师宝贵的指导意见。时隔两年再回首,仍然记忆犹新,感谢张老师和唐老师对我访学的支持和推荐!我自知凭借个人能力很难得到墨尔本大学的访学offer!同时也感谢我校研究生院“启航计划”的支持,让我有幸访学世界知名学府以及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过得不那么窘迫!

获奖作品选登(三):李艳(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以德育德”研究生征文大赛)
   博士研究要踏踏实实地做真学问,解决数学教育中的真问题。20209,在张老师的引荐下,我得到了进入浙江金华一所小学六年级长达两个学期的深入课堂观察和访谈学生的机会。在实践中研究我在墨尔本大学的选题,同时也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由于导师的引荐,调研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最终获得了真实而宝贵的研究资料。同年10月,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和申报了与博士学位论文同主题的课题,得到了教师教育学院开放研究基金的支持并提供了调研设备。当完成第一篇与我博士论文高度相关的投稿论文自我感觉良好时,张老师看后回复“有进步,但是没有达到让我惊艳的程度”。张老师对学生说话总是温文儒雅,能巧妙地点出问题所在并耐心指导,同时也给学生留足情面。之后每在学术上有一点进步,总能想起这句话,它成为了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生活篇

学习要刻苦,身体锻炼更重要。同师门的博士、硕士生经常听到张老师这样说,神奇的效果是,大家更加努力了!这或许就是张老师特有的一种神奇的人格魅力。   

人生低谷期,依然被温暖。202011月我在小学调研期间脚踝摔伤,在校修养了两个多月。在此期间,张老师两次带团队的老师和同门博士生们来宿舍探望我的情境依然清晰在目,老师和同门的关怀让记忆中那个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不少温暖。

你还年轻,给你犯错的机会。这是张老师对我说的记忆极深的另一句话。跟随张老师读博的几年时光里经常犯错,但是认错态度极好,也很主动。张老师从未直接批评过我,而是旁征博引的告知我怎么做会更好。在错误中成长,这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异曲同工,将学术智慧灵活迁移于指导学生的为人处事上。慢慢地,我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做事做学问逐渐变得严谨。数年后才幡然醒悟,一位好的导师犹如航海中的指南针,指向正确的方向,尽量降低学生试错的成本。

每逢佳节倍思亲,导师和师母给了我们家的温暖。对于我们异地求学的学子而言,专心做研究就必须要学会与孤独为伴。尤其每逢佳节,思乡之情也愈加浓厚!张老师和师母经常邀请师门的同学聚餐,短暂的热闹让我们暂缓了对亲人的思念。记得有年中秋节,张老师和师母邀请了师门在校的7名博士到家作客,他们亲自采购食材并下厨做菜,张老师做了他拿手的8道菜,尤其颇具西北特色的红烧土豆,上演了上桌秒光的一幕。原来我们的导师不仅能上国际学术会堂,也能下到厨房。看着正在厨房穿着围裙专心炒菜的导师,那一刻似乎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眼睛不觉有些湿润......

获奖作品选登(三):李艳(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以德育德”研究生征文大赛)
   落下笔,看向窗外,11月的北山坡,又是绿油油的油菜花向阳而生的季节,充满了新生命的张力!图文四楼的视野如此开阔,心也跟着明亮!追随恩师来到浙师,共同走过宝岛台湾,跨越赤道去过南半球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无论是做学问之道,还是为人处事之理,都是我跟随恩师潜移而默化习得的宝贵财富,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将来无论我身在天涯何处,这份师生情便能让我享用一生!来过浙师,感恩“浙里”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相遇,一切皆是缘!

即将踏入人生的下一段旅程,带着导师的关爱,许下心愿,将来能成为一位像导师一样受学生真心爱戴、敬重的老师! 

                             2021-11-28于浙师图文

获奖作品选登(三):李艳(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以德育德”研究生征文大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