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什刹海酒吧鼓楼 |
分类: 酒水 |
也许是我年纪大了的缘故,越来越怕嘈杂的地方。
现在天气一好,什刹海周边就成了庙会。人山人海不说,还人车混杂,胡同游的人力三轮车队不停不歇地从你身边飞驰而过,恨不得把你逼到墙上贴着,汽车在人群里艰难爬行,开车的人总是心急火燎地狂摁喇叭,车前步行的人一边怒视司机一边踱着方步放慢速度。
湖边一家接一家的酒吧开张,搞得谁都没生意,于是酒吧的服务员便开始当街拉客。拉客就够招人烦的了,还拉得没一点想象力。
“里边看看!里边看看!我们这里有沙发。。。。。。”(有沙发有什么了不起?!别人家都只能坐地板?)
“大姐!(
)上我们家坐吧,我们家没有最低消费。。。。。。”(随便摆几张椅子你还敢“最低消费”?!)

“上我们家吧,有免费演出啊!。。。。。。”(怎么听怎么别扭!)
其实什刹海是北京城里很可爱的一个去处,在干燥的北京几汪清水显得难能可贵。湖边这些酒吧的视线和风景也都不错,在暖日中槐树下可作临海观望,十分惬意。可是如果你坐下来点一杯他们自制的酒或者饮料,你就会发现,他们的酒水太不讲究了,“长岛冰茶”愣让你喝不出酒味儿来。当然如果你点罐装饮料或者瓶装啤酒也无所谓,但是我不喜欢那些咋咋呼呼的拉客小伙儿。
什刹海热闹处的很多酒吧仿佛都是铆足了劲准备捞一笔就转让的,所以虽然披红挂绿搞得很有情调的样子,软硬件却都十分不过关,徒有一个慵懒闲淡的外壳,内心却是浮躁得很。
荷花市场内的酒吧更是因为占据了好口岸而趾高气昂。装修得闪亮华丽,喜欢用不锈钢、玻璃以及各色灯光,妄图营造出具有东方元素的大都会风格,贵得离谱不说,服务态度和价格还成反比。
所以我在人流中疲惫地开始怀念十年前的什刹海。
那时候除了附近的居民没什么游客,除了一两家咖啡馆,没什么酒吧。在湖边散步,能看到湖里游泳的人、岸边钓鱼的人、吊嗓子的人、扎堆儿神侃的人。。。。。。虽然生动,却又很安静,划破长空的只有那一声声的鸽哨。
而现在的什刹海越来越像个大舞台,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地上演着人间悲喜。
不过,在湖边那些纵横交错的胡同里,还是有很多好去处的,距熙熙攘攘的后海两岸几十米的地方,隐藏着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限于记忆力和图片,我介绍两家吧,一家在银锭桥附近,一家在鼓楼的北面。大伙儿如果周末在什刹海找不着地儿,可以考虑一下,如果喜欢热闹的酒吧,想high的,就别考虑了。
纯属个人感受,并非广告。
no name 云南餐吧——适合安静晒太阳
从银锭桥南边的胡同往南走几十米,再往西再往南就看见这家餐吧了,我没在这家餐厅吃过饭,只喜欢在天晴的时候在它二楼的玻璃屋子里晒太阳,所以饭菜好不好吃我不知道,但如果你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会儿,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离喧闹的银锭桥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是安静的胡同:
餐吧门口只有一个很小的牌子,一般大门紧闭,推门进去就行了:
餐吧室内是后海酒吧喜欢的民族风情的装修风格,东南亚风格+藏式家具+绿色植物,不过还比较纯朴,没有披红挂彩的做作。音乐是那种沙发音乐,有点世界的、有点慵懒的、有点电子的:
二楼是个加盖的玻璃房子,天晴的时候很舒服,可以远远看见钟鼓楼和无数灰屋顶,不过上周我们去的时候二楼正在扩建,估计这段时间都还在施工,所以要去的话做好心里准备。
我喜欢这样安静的胡同,从二楼俯瞰:
波楼 ball
house——适合夜间、喜欢桌球的人
在鼓楼的北边胡同里,入口处没有标识,极不明显,但如果你感兴趣想去的话,在鼓楼北边一打听都知道。
这里有三张美式落袋球桌,和三张桌上足球,以及无数犄角旮旯,还有两只猫。桌球30元/小时,其余设施免费。
这里因为没什么窗户,所以适合晚上来,如果你不爱玩儿桌球,可以聊天、看书、玩儿游戏什么的,总之这里有种家的踏实和亲切感,你完全可以放松地做你喜欢的事。
我们一帮朋友喜欢玩这儿的桌上足球,门口吧台那张最好玩儿,是科罗娜对青柠檬
。又是藏式桌子,高碑店的家具店生意火了
:


你可以玩桌球或者找个二楼的僻静地儿聊天:
要不找本书看也行,这里的书不算多,也不少,从时尚杂志、旅游攻略到流行书籍都有点儿。我在打了n杆都不进球后找了本《川菜杂谈》看
。

这里的格局虽然开放但是你也总能找到适合你的旮旯:
楼上有可以席地而坐的地方,安静却让人很从容,特适合诉说心事啥的
再贴几张大菜
被嘈杂的银锭桥搞得呈痴呆状:
见摄影师偷拍,便忙摘镜堆笑摆pose,可是摄影师关键时候却掉链子,明显曝光过度了嘛:
身后就是no name:
以前我总嘲笑闺蜜看照片不看构图、光线、环境,就看把自己照得美不美,其实我也一样,一张照片只要有我,视线就聚焦在自己的面部,希望能去糟粕、取精华,照得自己比本人美才好
:

谢谢观赏,周末愉快!

后一篇:油菜的气节——【干贝扒菜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