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触觉失调行为,你宝宝中招没?

标签:
十二感官触觉 |
分类: 人生(育儿)感悟 |
本文摘自《病是教养出来的》(第三集)P131“幼儿触觉发展失调的表现特征”。之所以在看完之后愿意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出来与大家分享,是因为自己实在是太认同了。可以从中知道的是,作者一定是全然地陪伴过当今这个时代的儿童,才能总结出这么多的经验来。从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以及自己班上的孩子,这帮助我更加了解自己带着的孩子,也更加清晰该如何支持和帮助这些孩子。
1.缺乏对自我和世界的信任。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成事不足,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不愿意采取行动。也因为缺少对世界的信任,所以不愿接受别人的拥抱。
在生活与工作中,遇见的这样的孩子很多,没有愿望和兴趣做事情,或者没有意志力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些孩子大多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比较差,能感觉到他们的不自信和无聊;关于后面那句提到关于拥抱的事,我也感触很深,从事幼教这么多年,经验到有的孩子渴求拥抱,喜欢围绕老师左右,但同时就是会有一部分孩子非常反感老师碰到他,见老师要拥抱或牵手是会快速躲避,也有的孩子在老师抱他时不愿意面对老师要背对老师。。。这一切,都是触觉没有发展好的原因,当然,也包括生命觉。
2.散漫。
有些孩子虽然每天按时上课,也和老师同学一起活动,进行学校一整天的流程,但是生活之于他们却好象只是浮光掠影,没有留下深刻的体会。他们尽管看似样样参与,却因为缺乏目的性与用心投入,所以和他们互动的过程会感觉这些孩子心不在焉。师长可以看到其他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变化,学习也越来越深入,唯独这些身心分离的孩子散漫依旧,多年下来看不到成长。他们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感觉却象是个不真实的幻影。
这样的孩子一旦眼神与人交会,很快就把眼睛移开,让你不知道他是否在听你说话。他们会突然插嘴,凭空说些不相干的话,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孩子们在自由游戏时间忘我的玩耍时,这些孩子更显得格格不入,他们无所事事地晃来晃去,偶尔拿起玩具,又不是真的在玩。户外活动时,他们也象个局外人一样作壁上观,有意无意地随手拿起竹竿敲敲石头,又顺手把竹竿丢掉。。。总之,世间的一切都好象与他们无关。
如果是老师们看到这段话,一定比较有感触,这样的小孩,哪个班上都有几个,也许不会哪一样都中招,但描述得却又那么形象。还有的孩子在玩游戏,但并没有深入进去,或者是“垃圾玩耍”。。。
3.过度碰触。
过渡碰触的孩子常会主动拥抱老师或同学,而且是突然冲上前,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人用力抱起来,热情的程度叫人难以招架。有的则无法拿捏正确力道,碰触他人的时候把对方痛得哇哇叫。
这种孩子很常见啊,我的小女儿时不时地被别人这样“热情”地拥抱,吓得她到处躲。在幼儿园里,班上的小孩子常会在无任何预期的情况下被如此热情拥抱。晨圈时,有的孩子会把旁边孩子的手抓疼,还会在抓挠自己脸时根本不会想到此时要先把别人的手放开,只看到自己,只感受到自己,没有办法理解到他人的感受。。。触觉发展不当的结果。
4.发泄。
有些孩子无法遂行己愿的时候,就用力敲桌子、踹门、踢椅子,这是触觉发展失调的一种发泄反应。有的孩子则被冠以“破坏王”的名号,看到其他孩子玩得正起劲,他没来由的凑过去朝空气踢一脚,甚至干脆把别人的玩具踢翻。
5.渴望碰触。
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很喜欢触摸老师的头发、手或肩膀,老师如果没有给予身体接触的回应,他们会不死心地围绕在老师身边,不停地呼唤“老师老师”,却又不明说自己想“抱抱”,就只是反复伸手触摸老师。
触觉发展不良的孩子,有的孩子会拒绝拥抱、回避眼神的碰触;而有的孩子却时刻渴望拥抱,喜欢粘着老师。。。我遇见过特别粘老师的孩子,一见老师就欣喜不已,夸老师——每天都这样,乐此不疲。
6、口唇化(吸吮指头、咬指甲等)。
有些孩子只要手一闲着,就会把指头放在嘴巴吸吮,特别是在学校排队等待的空当,常会看到孩子把手边擦汗的小毛巾放进嘴巴里又吸又咬。至于咬指甲的行为就和压力比较有关。例如,老师正在讲一个也是从未听到过的新故事,让他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就忍不住咬起指甲。
最近在关注这样的孩子,很多成人会对孩子这吸收指咬指甲的行为进行评判,这又给孩子带来新的压力。温暖的充满爱意的陪伴、抚触才能真正帮助到这样的孩子。
7.缺少界限。
有的孩子一靠近同伴,就会拉扯对方的衣服,或是踢打对方。有的则是当别人不顺从自己,他就很自然地出手打人。除此之外,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拿别人的东西,也是缺少界限的表现。
这些现象在这个时代比较普遍,不经同意就先动手拿别人东西碰触他人,甚至去翻别人的包要别人的东西。。。这个时代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界限问题,与没有成人的没有界限有关,与剖宫产有关,有带养方式有关。。。帮助孩子进行触觉上的疗愈,才能真正帮助到这样的孩子,口头上的说教,作用微乎其微。孩子不是自己主动要那样的,他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那只伸出去的手。
8、自我刺激的行为。
在幼儿园最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就是睡午觉时用下体夹住棉被,或是摩擦自己的生殖器。这些行为源自于平日里的需求被大人忽略,孩子只要自己寻求刺激的兴奋,试图平衡没有被大人重视的不满足感。
做了整整六年的幼教,这样的孩子虽然谈不上多么普遍地存在着,但也确实经历过好几个,男孩女孩都有。知道原因才能有更适合孩子的陪伴,开卷有益呀!
9、强迫性地问问题。
有的孩子向同学借玩具,对方还在考虑要不要借给他,他立刻展开死缠烂打的磨工,苦苦哀求:“可以借给我玩吗?可以借给我玩吗?”一秒也停不下来,非得逼到对方不得不投降。有时候老师因为情况需要临时更改活动流程,这样的孩子便会象诵经一样反复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也不管老师已经清楚说明原因,他们仍然停留在问“为什么”的跳针状态,无法象其他孩子跟着状况弹性改变。
看到这里时,脑海里浮现出那些跟着老师屁股后缠着问“为什么”的小朋友,方明白这也跟触觉发展不良相关。
10.分离困难。
早上妈妈带着孩子来幼儿园,孩子说什么都不让妈妈离开,哭到声嘶力竭,紧粘在妈妈身上就是不肯下来,完全无法面对分离的状况。我还看过一位小朋友想要同学陪自己玩,但是同学不肯,他于是硬拉着对方不让他走。
以上触觉失调的10个表现特征让老师和父母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孩子这些表现是需要被关注到的甚至是需要被理解和帮助的。作者身入孩子之中,观察非常仔细,这对老师和父母是很有指导性的。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时间一一详解其中的原因,但我仍把作者罗列的内容打下来:
导致触觉发展失调的不当教养方式:
孩子触觉发展失调,往往归因于大人平日采取不适当的教养方式:
1.身心虐待。
包括打孩子和体罚孩子的肉体虐待、碎碎不休的精神虐待、常对孩子恶声恶气或大声吼叫、性虐待、抛弃等。
2.忽略孩子。
举例来说,孩子需要大人拥抱或协助,还是身体不舒服而哭泣的时候,大人用“我很忙”、“现在没空”随便打发,一再忽略孩子的需求,也会妨碍孩子的触觉发展。不但如此,大人对孩子的接触如果缺乏爱的感受,同样有损于他们的触觉发展。例如,抱孩子的时候一面和人拼命讲电话,或是聊天聊得浑然忘我,还是沉迷在电视中,孩子虽然被抱在手上,却感受不到关爱;对孩子应付式地随便抱两个,也是不当的对待。
3.过度拥抱、碰触或抚弄。
例如孩子都说不要抱了,大人还搂得紧紧的,或是经常对孩子呵痒。对孩子来说,搔痒其实是很不舒服的感受,而大人一见孩子可爱,忍不住反复捏他们的小脸蛋,这也是过度的碰触和抚弄。
4.对孩子没有办限。
一种是侵犯孩子的界限;另一种是没有为孩子形成界限。
以上是今天早晨的学习内容,有些小惊喜,更加丰富了自己对触觉的理解,以及更清楚地知道哪种表现的孩子需要触觉上的疗愈。明天(如果可能的话)将于大家分享如何疗愈这样的孩子。
注:以上红色字部分均引用自《病是教养出来的》(第三集),蓝色字部分系个人理解。
阳光三月 2015年9月25日于重庆南山 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