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良暗示的杀伤力很大

(2010-11-28 20:58:26)
标签:

暗示

儿童

育儿

分类: 发现孩子

暗示是把双刃剑

 

所谓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暗示效应(effect of hint) 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上面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暗示与暗示效应的定义,我只是根据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暗示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我越来越觉得,内向敏感的孩子其实最难带。这样的孩子固然比一般粗枝大叶的孩子更惹人怜爱,但是,他们其实需要太多的心理关怀。这样的孩子在年幼时,如果心理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他们性格中的这些特质对他们的成长会起到非常不利的作用。反之,如果他们的心灵得到很好的呵护,可能,他们比那些粗枝大叶的孩子人生幸福感更强些。

 

所以啊,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属于内向敏感型的,那么,你一定要好好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尤其是,注意不经意间给予的孩子的暗示。

 

举一个我自己想象的例子。假如,有一个内向敏感的孩子,她的母亲比较要强,平时对孩子比较挑剔,要求有些偏高。当某一天,孩子的某项能力让这位母亲吃惊时,母亲可能会强调这种能力。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本来孩子拥有这种能力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儿,但是,由于这位母亲平时对孩子打压过多,孩子本来不够自信,内心不够强大,这敏感内向的孩子为了讨妈妈的欢欣可能就此将成长中的所有能量都投向这件事上,甚至忽略了自我发展。。。。。。。这位母亲对孩子针对此事的赞扬无形之中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对孩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再想象个例子,比如你问孩子,某某老师是不是特别喜欢你啊。这孩子可能第二天上学后一直努力捕捉某某老师对他的关注和照顾,可能会把平常投入其他活动中的精力都投放到某某老师的言行上,看某某老师对他和对别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是我想象中的一个例子,我没说这件事就这样不好,而是想要表达暗示对孩子的作用。

 

有些孩子没有发展自我,或者自我发展得不好,我想,这与孩子父母一向给予孩子的暗示有关。你给予孩子的是积极的暗示,孩子会朝前发展,如果你给予孩子的消极的暗示,孩子就会朝你暗示的方向投放能量。

 

大师们都建议我们活在当下,以前我以为生活不在当下只是成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我认为没有活在当下的成人其实是可悲的不幸的。但我们再想想,如果一个孩子不是为自己而活,没有依着自己内心的指引发展自己,而是为了迎合一些成人而活,那么,他的这种没有生活在当下的状态是不是更可怕呢?

 

遇到一些尽管已经三四岁的孩子,但他的心是飘移的。上课时,他的心不在课堂上;玩耍时他的心不在玩耍之上;甚至与他对话时,都是你说东他说西。。。。。。这样的孩子总体上不太快乐,见不到他脸上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这样的孩子社会性普遍发展得不好,没有要好的朋友;同时不可避免地,这样的孩子平时得到的负面评价多于正面的,这将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暗示是把双刃剑,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母亲在生活中都给予孩子不少积极的暗示,其实,可能我们每天时刻都离不开这种方式。但是,通常,只一次的不良暗示对孩子可能更有杀伤力。现在,大多母亲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都比较多,甚至可能有些泛滥。这种表扬或鼓励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我们应该注意使用这种方式的相关情况,注间使用的场合、力度等。比如,当孩子画画时,当三岁多的孩子画某种东西特别象时,我们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别太狠,如果太过的话,孩子可能会理解成画画就是要画得象,他会把用于画画这件事的能量全投放在画得象这一技能的提高上,而忽略画画本身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当孩子画得不象时,如果你说“画得什么呀,乱七入糟的”——当这个孩子没有能力画得象时,他可能会放弃画画。

针对此事,我想如果在鼓励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他画得比过去好的信息,并且具体说明哪些地方比过去好可能对孩子画画兴趣的培养应该更有益。

 

其实,关于此,还有许多话要说,但今夜,先到此为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